18、一切挺好,不缺烦恼



  读者来信给罗克展现了一个多样化兼具同质化的世界。多样化指的是每个人的悲欢各不同,同质化是指他们普遍拥有后世少见的理想主义气质,比方这位南充的阿乐同学,足足用了十七页信纸,洋洋洒洒写下了近五千字关于尼采和福柯对他精神生活影响的长篇大论,然后把话题无缝转向柯特·科本和西雅图摇滚。还有这位盐城的贾筱姿同学(不知道是不是化名),在热情洋溢的问候后附了好几首负离子氧气森林风的歌词,说是听了苏珊娜·维加的作品后受到的启发。罗克想,其实可以在杂志的后面加个编读往来,把有意思的来信摘登出来,栏目名字就叫罗克地带也满好,跟回之前的电台节目。

  罗克甚至找了几封自己写给编辑部的来信及来稿,其中有几篇未刊发的遗珠,也许是皮前主编忙着泡妞和离职,没顾得上看——罗克想。他再读了一下,觉得有一篇写得挺酣畅的,于是敝帚自珍用到了下期杂志中。老板对选题基本不作干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就对了。

  组稿的事罗克和大风商量着弄,反正他们憋了那么多大招,一时半会也用不完,慢慢试验呗,小编认识不到几个知名的写手,人脉库存有限,于是两个家伙奋笔疾书,换着十几个笔名承包了大部分选题,杂志要什么风格,谁还能比编辑更懂?正所谓,被窝放屁,自产自销,又可曰,前店后厂,链路自洽。小杂志就是这么率性。

  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罗克活动活动手腕,酸!业务经理郑苏中发完货回来,说,“忙完了?一会去我家吃晚饭。”郑老板有个奇怪的理念,就是说要视公司为家,他觉得同事就应该像家人一样,同煲同捞,这样才有气氛。这企业文化的确挺暖心的,只是阿姨的厨艺有待提高,那个萝卜洗澡汤吃得大风呲牙咧嘴的,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一个控制不住,汤水都弹到对面的郑老板脸上了。

  安顿下来后,罗克给几位老朋写信报平安,从邵城到杭城到京城,各种老友逐个问候,然后是父母。基调是报喜不报忧,再说还真没什么忧。“一切挺好,不缺烦恼”,王菲唱道。

  “沙井市场那里有一档卖碟的,听说到了好多尖货,要不要去看看?”

  “好啊,远吗?”

  “有点路的,我们周六去。”

  转了好几趟公交还窜了好几条巷后,大风带着罗克来到那所谓的卖碟档,摆在前面挡驾的都是些电脑启动盘和办公软件什么的。那个档主鬼鬼祟祟的,大风叫他李大哥,说是以前认识的云南人。

  “李大哥,我带同事过来看看,到新货了?有那啥不?”

  “嘘!”李大哥见是熟人来了,一脸猥琐地笑了,面带难以占他便宜的真诚与狡黠,“小声点,你们自己看,呐!有光头妹。”光头妹不是什么AV妹,是指爱尔兰摇滚歌手西尼德·奥康纳(Sinéad Oor),好多摇滚粉丝的心头爱。有她的碟,那必须算尖货。

….

    于是大风也猥琐地笑了,好像与老鸨达成什么交易。罗克心想,我们又不是荒野大镖客,暗访一楼一凤咩!一进入后面的仓库,大伙的注意力很快被里面满坑满谷的打口碟吸引了,迅速埋堆,拱啊拱的像粪坑里的屎壳郎,如山的纸箱前大家都很安静,只有翻碟时的沙沙声好像蚕群在咀嚼桑叶,时而有个别“卧槽”声响起,看来是掏到什么尖货了。李大哥抱着双臂倚在门口望风,表情满足得像个即将大丰收的蚕农。

  两只手同时伸向了一张黑色大眼睛的碟,啊!罗克抬头一看,一个秀气的胖子,格子衫,留着个中分,楞楞地望着他。就你?跟我抢碟?

  “你也喜欢这唱片?”

  “是啊!我找很久了,是4AD唱片公司旗下艺人‘凡人线圈’乐队的《血》”(This Mortal Coil:Blood)

  “你也喜欢他们?”

  “是啊,如果你听过他们,就能感觉到他们的音乐像永恒的细水,流过沉睡的心田,那般柔和,坚定,缠绕着我们的生命……”

  “卧槽!可以哦哥们,你混哪条道的?”

  “幸会!鹏城电台都市调频音乐飞扬节目编辑阿m,连胜宇。怎么称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