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是大唐的龟兹!



  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四年。

  安西都护府,唯一的独苗,龟兹。

  城外,吐蕃人收兵的铜锣敲响,还在攻城的吐蕃人立马抛弃了同伴,登上城墙的吐蕃士兵见状不妙,少部分选择直接跳楼,剩下的选择死拼。

  将这些残余的敌人全数消灭,又看着城外的敌人退出弓箭范围外,花甲老兵们才松了一口气。

  披着半套将军甲的杨叔靠在女儿墙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少年看在眼里,觉得他很像铁匠铺里的风袋。

  “还能动的!把尸体和兵器收拾一下,去两个人,弄点儿水过来!”

  少年没有多说,拿起阿爷用的战刀,缩回女儿墙的角落,继续磨刀。

  战刀用的时间太久,刃口已经磨光了,剩下的位置钢火不太好,每一次使用之前,都需要好好打磨。

  否则,砍不动骨头!

  他叫安九,阿爷不姓安,姓杜。

  为什么取名安九,是因为这里是安西,他是阿爷在沙漠里捡来的孩子。

  捡到的第九个孩子,不是亲生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肯定,是因为安九有其他叔叔伯伯没有的高鼻梁,深眼窝。

  很明显,是商道之上,那些舞女和恩客的孩子。

  龟兹城在西域要道上,没有战争的时候,这里是南来北往的商客,最喜欢停留的位置。

  不算安稳的年月,出门在外,那就是刀口舔血,有一个放纵的机会,就会往死里乱搞。

  没见过面的爹和没见过面的妈,一夜欢好之后,就多了他这个倒霉蛋。

  路上带着不方便,顺手就扔到了路边,如果不是阿爷,或许他就是沙漠里的一个熟人。

  多年来,他也不奢望能找到自己的爹娘。

  吐蕃人来了之后,商路就断了。

  看着日益破败的龟兹城,阿爷最常说的话就是,若非大将军带着大军去长安平叛,怎么会允许吐蕃狗贼猖狂。

  阿爷还经常说,有机会,就带他去长安。

  去那个判官大人口中梦魂知忆处,无夜不京华的长安。

  可惜,阿爷食言了。

  他死了。

  半个月前,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被吐蕃探子咬住,叔叔伯伯们拼死,才把他完整的抢了回来,在临死的时候,还在说这是大唐的龟兹,让安九一定要守住。

  安九还没来得及答应,阿爷死了,死不瞑目。

  叔叔伯伯们帮忙操办了葬礼,葬礼很简单,因为龟兹城里已经没有多少东西了。

  木头和石块要运上城墙,用来防御吐蕃人的攻击,干净的布料要用来包扎伤患。

  最讲规矩的杨叔带着安九走了一遍规矩,走规矩的时候,一直在嘱咐安九,如果他们死了,也按照这样的规矩来办。

  还说,小九你样貌和唐人大不相同,城破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就想办法混出去。

  混出去起码还能活着,还能记得这帮老家伙,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能给他们这帮没人记得的老东西烧两个纸钱。

….

    哪怕不多,他们在下面,也不至于饿死。

  听说在下面饿死,那就没法转世投胎了。

  杨叔的话,安九选择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他今年十六岁,从十二岁开始拎刀砍人到现在,已经砍了四个年头,如果从龟兹离开,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砍人?

  更何况,阿爷让他守好大唐的龟兹。

  阿爷说,男子汉大丈夫顶天立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虽然还没来得及回应阿爷的话,但安九决定替阿爷守好龟兹,守好这个大唐的龟兹。

  铛铛铛——

  安九探出头看了一眼,刚刚退下去的吐蕃人又上来了,自己这边被换成了主攻方向!

  因为那一队队整齐的,身穿铁甲的甲士,正在朝他所在的城墙一步步走来。

  吐蕃人已经没有了耐心,准备毕功于一役!

  “杨叔!”

  作为伍长,看到城外的甲士,老杨并没有慌,而是大声吩咐,让后面准备金汁的人动作快点。

  是的,在龟兹,拉出来的大粪,也不是可以随便乱用的物资。

  看见杨叔在安排防御,安九找了个容易搭云梯的地方缩进去,等一个有缘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