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留级



  “省立志诚中学?”

  “哦,‘小包’上学的地方。”

  看到这封信上的落款,包国维恍然大悟。

  “省立志诚中学”是一所西式的贵族学校。

  教学方式照搬西方,用的也是新派的教科文,除了国文算术外,还开设外语。

  这是苏州城前几年新开的一家新派学校。

  因为教学方式新颖,生源好,在这几年内,一跃成为苏州城最好最顶尖的中学。

  谁家孩子有幸上了志城中学,以后绝对前途无量,不是某某大官,就是某某政治家,再不济也能子承父业,当个叱咤一方的大商人。

  志诚中学是新派的学校,新派学校和传统学校的区别,不光体现在教学方式和教科书上,就连校服和课外活动,还有学校里的教学楼建筑,都透着一股“洋味”。

  所以“省立志诚中学”又称“洋学堂”。

  能上“上学堂”的,不是大官家的子孙,就是商人家的少爷小姐。

  总之,能上“省立志诚中学”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很有钱。

  一个学期的学费三十一块钱,再加上二十块“操衣费”,“操衣”就是校服,一共五十一块钱。

  这五十一块,对这些大官商人来说,就是毛毛雨,一顿饭的事。

  但对老包来讲,这五十一块可就不简单了。

  老包一个月工资七块钱,包国维一个学期的学费五十一块,他得省吃俭用七个月,还得找胡大借两块钱,才能凑齐包国维一个学期的上学费用。

  想要上“省立志诚中学”这个“洋学堂”,光有学费还不行,还得有大官员大商人引荐,才能获得入学资格。

  秦老爷念老包侍奉秦公馆几十年,从青嫩小伙干到了花甲老人,本着这个情分,秦老爷才举荐包国维进了“省立志诚中学”。

  秦老爷是苏州城的首富,他儿子秦天赐又在“省立志诚中学”一举高中北大,这面子自然没得说。

  因此,“包国维”才幸运地入了学,上了“洋学堂”,和一帮大官员大商人家的富少爷攀上了交情。

  “包国维”进了“洋学堂”,天天想着巴结郭纯龚德铭这些富二代,在学习上根本不用功,不是上课睡觉,就是迟到早退,学习成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这张从“省立志诚中学”教务处寄到观前大街秦公馆的邮件,其实是一张期末成绩单。

  包国维打开信封,抽出一张十三行信笺。

  那个时候还没有a4纸,新闻和报刊常用道光纸,书写重要文件则多用十三行笺纸。

  包国维手上这张,正是用一张十三行笺纸写成的期末成绩通知单。

  民国时代,在纸张上写字,并不是像现代一样,横向,从左写到右。

  而是继承了明清时期的古籍书写方式,从最右右边开始,以纵向的方式,从上写到下。

….

    这一张通知书上,

  最右边由上到下是:高秋二年生包国维期末考试通知书。

  往左,分别是国文:丁。

  算术:丁。

  外语:丁。

  物理:丁。

  生物:丁。

  历史:丁。

  地理:丁。

  军事训练:丁。

  体育:乙。

  评级:成绩不合格,留级重修。

  落款:苏州市省立志诚中学教务处。

  可以说,除了体育之外,“包国维”的国文算术外语其他科目,全部都是不及格,

  而且因为挂科次数太多,“包国维”还得留级重修,原来是二年级生,这会儿还得留级重新上一年。

  看着这张通知书,包国维脸都绿了。

  这“小包”成绩也太差了吧?

  除了体育勉强能看,其他科目全部都挂了,还得留级重修,

  这什么猪脑子能挂八门课?!!

  包国维前世是神舟top5高校的大学生,高考时以全校第一名,市里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到了重点大学,身为“学神”的他,自然看不起“小包”这份期末考试成绩单。

  “真他娘的给老子丢人!”

  包国维爆了一句粗口。

  他现在穿越成包国维,这份成绩单自然就是他的成绩单,考出这垃圾不堪入目的成绩,自然就是他自己。

  这留级重修……自然也得他来承担!

  “这‘包国维’脑子都是浆糊吗?什么猪脑子,连物理算术这么简单的科目,都考不到及格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