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俘虏
十一月,清晨。
天色早已飞雪。
从这里向西远远望去,有一条冰川以及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这条冰封的河叫作辽河。
辽河上,水面已经结起泛着寒光的冷冰,风携寒东去,吹动了城墙上带有“高”字的旌旗。
巍巍辽东城下,白雪积厚一掌有余。
不多时,厚黑重大的城门缓缓向里打开,几十个黑甲士兵手执长刀从里跑步涌出。
步伐整齐一沓一沓踏着地面,沉重又井然有序排列成两排,队伍从宽大的城门口的两边一直延伸到护城河岸。
一条长长的人群队伍,在黑甲士兵看押下,缓缓从城里走出。
人群里多是头发凌乱、衣衫褴褛、身形凌乱的青壮年男子。
大多数人的手足早已被冻得皲裂,踏着乌僵色的两足在冰冷雪地上前行,留下身后的一路子鲜红。
黑甲士兵看到此等状,眼里戏谑不带任何不忍,口中传出的呵斥声愈发加大。
有的甚至响起了鞭笞和惨叫声。
此等惨状,若是放在后世的小鲜肉身上,怕是早已吓哭了吧。
李均在心里这样想着。
他就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整个队伍中间,身高中等的他和众人一样默默前行着。
与人群里其他人相同,他身材消瘦,一看就知道是受到过严重虐待。
李均把头稍稍低下,在外人看不见的地方,那双眼睛闪烁着异样目光。
他行走在俘虏中间、身披挂一身麻衣破布,外表平平无奇,心中却是另有一番风景。
作为21世纪大学毕业的一普通青年,在极度内卷的工作环境下意外离世,再醒来已意识到在千年之前。
这就是他的穿越过程。
本以为能就此解脱,可他遇上了穿越古代这件事。
就好像脱离苦海,又进了火山。
想到自己此时的处境和这群人一样。
李均还为此难受了好一阵子。
一群战败者,战争失败一方的俘虏。
身为阶下囚,这份屈辱,他联想到了历史上这次荒唐的战败。
隋大业六年(公元613年),大隋朝迎来“盛世”,万国派遣来使朝贡。
而在辽东的高句丽因未能及时入贡,让大隋天子杨广心中生恶。
隋朝与高句丽关系恶化。
大业八年,皇帝杨广以高句丽多次袭击边境、不尊王化、藐视天朝为由,骤然兴兵、钱、粮、徭,号称百万大军,亲率水陆两军浩浩荡荡向高句丽征伐而去。
这便是隋朝历史上有名的“三征高句丽”。
不出三月,隋军几乎全部过河,兵士个个雄姿英发、士气高昂。
隋军在战争初时取得节节胜利,打得高句丽军队龟缩城池不出。
几乎所有人确信,隋军能一口气攻进辽东,不出几月便能胜利。
但就在进攻辽东城时,意外发生了。
….
眼见隋军兵锋正盛,高句丽王高元为了稳住杨广,一边派人从辽东城假装出纳请降,暗中却积聚兵卒支援辽东。
指挥大军的天子杨广一看大喜,于是乎,不由分说、奇葩地下令军队停止进攻将要攻占的辽东城,并称这是“上朝恩威”。
但不久高句丽来使又出尔反尔,声称是求和,不承认所谓请降。
闻言杨广大怒,即命军队猛攻辽东城。
高句丽一方见抵挡不住,再施小计,派使者假以乞降。
一向好大喜功的杨广稍显迟疑,再次受骗,然后命令军队停止进攻......
就这样大军在来来回回的折腾下,身心俱疲。
待到高句丽援军一到,整个隋军终于全线崩溃......
来时渡河三十万,狼狈撤离仅三千人。
李均清楚记得《隋书》上的记载,这次大败,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首败,也是最大败笔。
它直接导致了后面的隋末农民起义,内乱不断,间接使得隋王朝覆灭。
不过,隋朝内乱对于作为俘虏身份的李均来说并不是好事。
这意味着他们逃回关内的希望更加渺茫。
遥想到自己当初看到这一段历史,通过解读透露出的寥寥几字,只会觉得隋朝战败十分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