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虎父犬子,李景隆
“来人!”
“属下在!”
随着纪纲的话落下,藏身在屋檐上的几道黑衣,如同鬼魅般飞掠到他的身前。
动作之快,身形之灵敏,比很多生活在丛林的豹子,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显然这些黑衣护卫,都是身手不弱的练家子。
“速给北平府的陆剑锋传信,让他将北平府的大小事情,用飞鸽与千里传书的方式,每天三报送到南京城。”
纪纲心里尽管十分疑惑,朱棣这条口谕背后隐藏的深意。
但他还是照着三宝太监的意思,向北平府的锦衣卫千户统领,下达了每天三报的命令。
“是,大人。”
“等等......”
纪纲见这些黑衣护卫要走,想到今天这条口谕来的莫名其妙,不由得又将这些人给叫住了。
“再传一道命令.....负责宫里情报的王成,因办事不利,从千户降至百户。”
“顺便给他带一句话,若是再有这种让本都措手不及,完全不明圣意的事情发生,就让他自裁谢罪吧。”
“我锦衣卫不养废物,无能之辈。”
“他做不好本都的耳目,下面有的是兄弟等着上位。”
纪纲是一个极为有野心的人。
这从他手里有了一点权势,就敢跟永乐大帝这样的马上皇帝,玩指鹿为马的游戏,就可见一斑。
所以怎么可能容忍偌大个皇宫大内,出现这种让自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事情呢?
“是,大人!”
跟随在纪纲身边的黑衣护卫,都是他训练出来的死士。
因此他们心中即便清楚,纪纲的这条命令有些大逆不道,却依旧没一个人站出来质疑。
恭敬的抱拳领命之后,就纷纷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
“百官排班,上朝......!”
......
大明朝的早朝,远比秦宇想象的还要早。
东方的天际,刚浮现一抹鱼肚白的时候。
朝参官们的吆喝声,就从金銮殿里面远远传了出来。
“咚嗡......咚嗡......”
随着朝参官的声音落下,金水桥这边悠扬洪亮的钟声,也在这一刻敲响了起来。
肃立在大殿之外,静静等候的文武百官,按品阶的大小分成两班,开始井然有序的上朝。
“国公爷,今天上朝你可一定要上奏陛下,说宝钞严重贬值市面流通困难,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收它的问题。”
“不然咱们这些做将军的,可真就没法和底下的兄弟们交代了。”
大明排班入朝的顺序,第一批先是由武官进金銮殿的。
所以被朱棣加封左柱国,太子大师,凭借着一人之力,硬是把朱允炆坑死的李景隆,自然是当仁不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而同样是跟朱元璋打天下,开国一脉将领郑用之子。
现在的永乐新贵,武安侯郑享。
对李景隆这个废物很是看不上。
见对方昂首挺胸,一副百官之首的模样。
….
于是,忍不住故意刁难道。
大明从洪武年间开始,就肆意印刷宝钞。
朝廷根本就没有想过,怎么去回笼引发下去的宝钞。
到了朱允炆当皇帝的四年,又是战火连天,跟朱棣打得难舍难分。
所印的宝钞,更是不知凡几。
导致宝钞的购买力度,一降再讲。
现在一贯钱的宝钞(一千文),到市场去消费连两百文,都没有人愿意收这东西。
如此大明所有官员等于变相的,凭空降低了五倍的俸禄。
这种情况对俸禄原本就不多,且又没什么来钱渠道的武官们,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像李景隆,郑享这种大明公侯,倒是还能勉强咬牙支撑。
可是对底下俸禄少的可怜,全家老小都等着这些钱,活命的底层将领与官员,那就是一场灾难。
而且,若没有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很可能这场灾难还会持续变大,直至整个大明的金融体系彻底崩塌!
“宝钞贬值一事,实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事情。”
“我听户部尚书郁新,户部左侍郎夏元吉,户部右侍郎刘文郁,他们已经在商讨解决的办法,想来用不了多久应该就会有结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