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三权分相,朱棣震惊
“如此......陛下手里依旧牢牢抓住了,决策,行政,议政三权。”
“只拥有议政权的文渊阁,还有行政权的六部衙门,以及相对比较独立,各司其职的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
“陛下就不用担心,某个部门权利过大,威胁到皇帝的权威了。”
明朝这一套内阁,六部,三司制度,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多国家再用。
就算再过几百年,也是不会过时的。
对于朱棣是否会采纳这套管理制度,秦宇那是一点也不会感到担忧。
因为这些本身就是他自己的想法。
秦宇只不过是提前了几个月,把它给送到对方面前而已。
“妙!”
“真是太妙了!”
“直到今天俺才明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真意!”
朱棣听到秦宇这番话,感觉整个人就好像忽然抛开云雾,见到了迷雾后面的青天一样。
心中所有疑惑的东西,此刻全都豁然开朗。
特别是听到秦宇对解缙,杨荣的推荐,简直是好似偷窥了他的心事一般,让永乐大帝心跳都不受控制的快了几分。
“太祖皇帝在位时,已经修建的驿站有一千九百多座,长度更是足有十几万公里。”
“它们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一样,把咱们整个大明全都给笼罩其中。”
“只要文渊阁的政令出了紫禁城,想来用不了三五日就能传达到全国各地。”
“陛下一旦采纳了老哥的计策,将会成为我们中国历史上,对国家地方最具掌控力的皇帝。”
“只要励精图治,假以时日,就是功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是迟早之事!”
秦宇知道面前这位‘侍卫长’老哥是朱棣的心腹,所以献完计策还不忘吹捧永乐大帝几句。
顺便给对方画一个梦幻般的大饼。
“哈哈哈......”
“功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你小子还真敢说。”
“不过俺喜欢!”
朱棣五次带兵北伐,身陷在安南的泥潭中十几年,用一生的大部分精力,去修一部传世大典。
为的是什么?
他还不是想得到天下百姓的认同,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名声吗?
功盖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秦宇这一记马屁,简直拍到了朱棣心坎里去了。
他又岂能不开心呢?
“不过老哥你也别高兴的太早了。”
“陛下虽然解决了,大明官员制度的问题,但是想来用不了多久,又会有新烦恼找上他。”
“你这位天子近前的心腹,恐怕日子好过不了几天。”
人才在哪里都是会得到别人重视的。
秦宇穿越来到大明朝,尽管满打满算一个月都不到,但是他还是不得不开始,为自己以后的将来做打算。
既然大明的官场他没有兴趣,那么想要在宫里不被人欺负,什么时候死在某口枯井里面。
….
那他就得找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当作自己无忧无虑活下去的倚仗。
面前霸气侧漏,一看就不是小角色的中年汉子。
秦宇觉得他就算不是侍卫府的大官,应该也是一位值得自己相交的大人物。
所以在献策之后,他才会故作深沉的,抛出这么一个饵料。
想着用自己宝贵的知识,还有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勾住这位天子近前的大官。
“小兄弟,这话是何意?”
“难道你不但对朝中事物了如指掌,而且还会未卜先知之术不成?”
朱棣闻言,心中愈发对秦宇好奇了起来。
若是没有刚才献策的事情,他或许会觉得对方是妖言惑众,故意在搏自己的眼球与。
可是见识了对方深谋远虑的智慧,还有对朝堂局势了如指掌的洞察力。
他却是对秦宇这话,再也没有了质疑。
“老哥言重了,小子哪里会什么占卜之术?”
“只是刚才夜观星象的时候,发现北方将星忽然黯淡无光,或许会应在北平府成阳侯身上,所以才会故有此言。”
“若是老哥觉得星象之说,太过于虚无缥缈,当小弟没说就是。”
根据明史记载,朱棣登基的这一年,将会发生两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刚才秦宇已经说过的,提拔解缙,胡广,杨荣三位翰林院的大臣,组建最早的内阁宰辅班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