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入乡随俗
第二天早上九点,柳飞云才起床。这个山村可比眉山凉多了,睡在土炕上,盖上被子,不冷不热刚好,睡觉特舒服,还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听见响动,李义山进来了。二人来到客厅,李义山母亲袁有爱早已在火盆里熬好了罐罐茶,将两小碗茶晾在火盆一边。
青冈坡这一带群众的早点主要是喝着罐罐茶吃烤馍。这罐罐茶有两种熬法,一种是熬清茶,一种是熬面茶。熬清茶就是将茯茶和几小节茴香杆置入黑色瓷茶罐里,再放一两颗青盐,倒多半罐山泉水,煨在柴火边熬煮。茶水烧开一会儿后,用一根小木棍堵在茶罐出水口处,往小碗里倒出茶水,一次熬出的茶水也就3两左右。这时馍馍或馒头已在柴火上烤得焦黄,正好就着茶水吃喝。这样熬出三至五罐茶水,茯茶和茴香的味道就会变淡,喝罐罐茶的人也吃好了。
而熬面茶时,茶罐里面的成分就有点复杂。先往茶罐里倒一点清油或大油,待油熟后,丢一两片腊肉,在茶罐里炒几下,然后用小勺舀三四勺熟白面,放在茶罐里炒一会,再注入山泉水,放入茯茶、茴香、青盐、一截红葱、一颗草果、一片干姜,就可煨在柴火边熬煮了。水烧开后,用小木棍篦住茶罐里的固态物,将液体倒入小碗,就可吃喝了。
袁有爱喜欢喝清茶,而丈夫李维良爱喝面茶,所以夫妻二人面前都煨着一个瓷罐茶,只不过茶水的颜色和粘稠度不一样。
李义山和柳飞云刚在火盆边的小凳上坐下,李维良一瘸一拐挑着一担水进来了,二人连忙站起来。
快六十岁的李维良看起来身板硬朗,却左腿比右腿短一小截。走路时,为了身体平衡,右腿不能直接向前迈步,而要向右前方斜迈,左腿才能跟上趟。这样,就是他的走路姿势看起来一直斜着行动,而且摆动幅度较大。
李维良斜身叉腿将一担水放下,用漂在水桶面上的木勺舀出桶里的水,倒进火盆铁三角上架着的铁茶壶里,然后和李义山各提一桶水放到厨房里。柳飞云看着准公公的行动虽然有点别扭,却落点和动作到位,他本人也很自然,就不担心他有行动闪失了。
父子二人春风满面进客厅,客气的让柳飞云吃早点。柳飞云昨晚进山时,已将胃里的东西全部吐完,此刻正饥肠辘辘,就接过李义山递来的半块烤得焦黄的馒头,端起可以充饥的面茶吃喝起来。
面茶刚喝到嘴里,柳飞云就感到一股从来没有尝到过的绵厚香味通过舌头向大脑袭来,小麦面的纯香里带辣、带麻、带咸、带鲜,还略微呛人。面茶虽然浓稠,却不需要咀嚼,直接下咽,鲜香味随着这一口面茶窜到食管,窜进胃里。一小块焦黄的馒头正好咀嚼,不软不硬,不需费力,嚓嚓作响,咬感特好。昨晚呕吐得有点痉挛的胃,此刻正需要这种味道鲜美却不刺激的流食来滋养。因此,无论是味欲还是食欲作用,都让柳飞云一刻不停的喝着、嚼着、咽着。
见柳飞云顷刻之间就将一小碗面茶喝完,李维良用右手端起滚开的茶水瓷罐,左手执小木棍篦住茶罐里的东西,很熟练的往柳飞云的茶碗里倒出一罐面茶。柳飞云双手谦让时注意到,李维良左手只有一个大拇指和半块手掌,其余器官都不见,显得光秃秃的。虽然如此,却丝毫不影响李维良左手的动作,小木棍和茶罐就像吸铁石一样,吸附在半块手掌上,倒水、搅茶极到位,溢不出半点。柳飞云因此惊异的多喝了一小碗面茶。
柳飞云用两半块焦黄的馒头和三碗面茶填饱了她的胃,也让她领略了来到青冈坡村的第一顿佳肴。
李维良和袁有爱看到这位漂亮又能吃的准儿媳妇,满意的笑了。因为从农村老人的脸光看,吃饭干脆,中途不停顿,吃相实在,饭量大的人,老实又能干,在农村能呆得住,下得了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