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第213章 让儒家付费上班-第2/4页



    此时石磊并没有给贱民们分田地,整个农庄都属于当地贵族的,严格来说现在启蒙小学的学生都是流氓。

    就连匡家内部都有很多不忿,只是匡家能崛起都源于王上,他们不敢反对。

    荀子愿意让儒家弟子去教导流氓?

    不说可能大部分人不知道,在春秋时期,四大公民其实都是贵族出身,只是从事的行业不同而已,其中农指的是‘务农’的贵族,这个务农其实就是后世的地主,贱民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有田地的都是地主,不是地主的也是破败贵族。

    想想春秋时期当兵都得是贵族就明白了。

    到战国时期,战争失去了贵族气度,孙武之后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战争的伤亡越来越大,各国才不得不放开招兵限制,让贱民也能当兵。

    战国初期各国的改革有一部分就是放开招兵限制,让贱民也能当兵,同时给贱民上升渠道。

    其中秦国做得最彻底,弄出了军功爵制,其余各国的改革都不太彻底。

    荀子沉默一阵,坚定道:“我儒家的教条是有教无类,贱民也有学习的资格。”

    这个在儒家之内争论过,已经争了几个月,有教无类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德行,而在现在儒家(非后世儒家)的眼里,贱民不懂礼仪、粗鲁不堪是无德之人,这样的人不配入儒家。

    只是他们也不蠢,齐王磊大兴启蒙小学,日后这些人学有所成,就算不能成为齐国的官员,也会成为齐国的基层。

    任其发展下去,几年之后,当启蒙小学出身的人比儒家之人多十倍百倍,那齐国的学说还能是儒家的吗?

    所以给儒家的选择就两个,要么压制启蒙小学,或禁止,或贬低;要么就加入进去,去启蒙小学执教,将启蒙小学变成儒家之所。

    经过几个月的争论,最终‘加入进去’占据了上风,因为启蒙小学如果能办下去,不说多久,只需齐王磊在位期间的几十年,他们儒家的门徒会多上百倍、千倍,甚至万倍,这是儒家大兴!

    至于现在的贱民们无德,那就教导他们有德就行了,如果教导之后还是无德,那就剔除其儒家学子身份。

    石磊望着荀子,儒家大贤,他还是有些尊重的,但也多不到哪里去,直言道:“寡人明说了吧!”

    “寡人用不起儒家之人。”

    “首先,启蒙小学教书之人的月奉很低,以现在的月奉请不起儒生教书。”

    荀子张口欲言,但石磊没有让其开口,继续说道:

    “其次,寡人的所建的‘启蒙小学’吃住都在村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执教,吃穿都跟村民一致,穿着好说,可以自带,吃的话,你们儒生可以忍受连续七天吃糠咽菜和粗粮?”

    “何为糠咽菜?糠咽菜一般指的是野菜和腌制过的酸菜,新鲜的菜村民们会拿去卖。”

    “为何是七天?因为在乡村七天才赶一次集,平时村民是不去镇上的。”

    “何为粗粮?例如一碗麦饭,是带麦壳的,去壳会损失部分麦粉,贱民们舍不得!”

    “或许你会说孔子也吃过带壳麦饭,你们也行,但偶尔吃一次跟长年累月吃是不一样的。”

    “伱们吃得了这个苦吗?”

    荀子一阵沉默,他没有说让石磊加月奉的话,启蒙小学开遍所有乡村,每个小学稍微多一点支出,汇总起来就是一大笔支出,现在启蒙小学还是齐王磊个人财富在支撑,不是国库支出。

    条件改不了,就是那么苦,如果单单是他,他会立即答应下来,他相信自己也能做到,但他的弟子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