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织席贩履-第2/3页



  当然,林白的父亲并没有练成。这不是他不努力,而是他不认识字……

  所以林父才咬牙让林白读了几年私塾,可待林白认字后,林父便因过度劳累,突发疾病而死。

  因着如此,林白就觉得这所谓的秘笈害人,便丢到柴火堆里,准备当柴烧了。

  不过现在也算两世为人,心态到底是变了点,觉得看看也无妨。

  林白一边回思,一边拿起短刀。这短刀约有半尺长,刀身稍窄,两侧有血槽,刀尖偏重。

  再看那本破书,封面也无文字,翻开一看,果是一本刀谱,上面写着运用飞刀的法门。

  册子上的字是手写的,墨迹消退,勉强能辨认。

  开篇便写明飞刀例不虚发,但想要学成也难。需得训练耳力目力,同时还需锻炼腰力、臂力和腕力。

  其后便详细写了锻炼法门。及至最后,关于如何使出飞刀,如何出力,却只堪堪两页。

  尾页上还有文字,说是若有轻功和高深内力为辅,则飞刀威力倍增,可与一流高手正面相对。若无内功相辅,最好偷袭……

  然而,册子上并没有轻功和内功的修行法门。

  林白匆匆翻了一遍,内心觉得这飞刀之术不像是骗人的。

  因为要学成可太难了,需要下极大的苦功。

  而且不仅于此,还需用刀之人心思镇定,亦需出手果决。出刀之时,便是分出胜负之时。

  看似丢出去的是飞刀,其实是十年,乃至数十年的苦修。

….

    虞国尚武,武林门派众多。

  但学武的成本也高,单单“吃”这一项,便能隔绝大多数人。延请名师,交游同道也是不小的开支。

  有些功法甚至需要药浴,乃至于定期服食丹丸。

  都是钱喂出来的,甚至有钱都不一定能学到真本领。法不轻传,上等功法更是如此。

  是以一般的人家,最多学些强身健体的粗浅本领,亦或者打熬气力,学门易上手的刀法、拳法。

  世道艰难,织席贩履成不了气候,甚至都无自保之力。

  如今虞国国祚近四百年,北方又逢大旱,指不定某个水坑里挖出个独眼石人,或者有驿站小吏失业,亦或者有一群刑徒失期……

  到时天下鼎沸,区区生民在大势之下,宛如草芥。莫说求财,怕是性命都难保全。

  所以学一门护身的本领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现在都快吃不上饭了,根本腾不出时间精力来学……

  林白这般想着,看向灶台,发现铁锅里的水才刚刚煮沸。

  水烧沸差不多需一刻钟,刚刚翻看秘笈就用了一刻钟左右。可是,自己方才进入石盘空间后,分明大圈小圈走了许久,至少用了两刻钟……

  “难道说,石盘和外界的时间不是统一的?”

  这般想着,林白起身淘了一把米进锅,然后又点上一炷香。

  接着便又坐在厨房门口,手持燃香,闭上双目,放空心神。

  很快,再次出现在石盘的正中心。

  这里一切如旧,圆盘上都是斑驳裂缝和奇异纹路,外围是氤氲雾气。

  林白闭目回想刀谱上的锻炼法门,却发现脑海中竟然记得清清楚楚。

  明明只粗看了一遍,根本没用心记,可现在那册子上的内容全都清晰的呈现在脑海中。

  乃至于那一页页上略显褪色的墨字和纸张纹路都清晰无比。

  “我在这里增强了记忆和五感?是以外界看到的东西,都能在这里清晰呈现?”

  “我能否在这里习练飞刀术法呢?首先要有一柄飞刀……”

  这般想着,石盘外飞来一股氤氲雾气,继而一把飞刀由虚转实,出现在手心。

  林白拿着飞刀细看,纹路清晰,刀尖重而柄轻,上有血槽,触感真实。

  心念再动,飞刀化为氤氲雾气,消散无形。

  “言出法随,物随心动?这就是石盘空间的特异之处么?那时间呢……我得一直在心里数着数,以此判断大致时间。”

  林白这般想着,立即按照册上所写,扎了个马步。

  飞刀之术首重两点,手稳、下盘稳。是故,最先练习下盘和腕力、定力。

  而扎马步就是最基础的。

  心里默默数着数,到五十时便支撑不住,大腿里如灌了铅水,酸涩干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