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第3/4页



说着,次嘉忽然学周人那般举手加额,再朝天子行了一礼,并双手奉上一本金册。

早在次嘉出发之前,克寒王便已经生出了“结盟”之意。

且不说大周率先将使臣派往克寒,本就令克寒感受到了友好与尊重。

单单是能够“消腥解热”的茶叶,对他们而言都是天大的诱.惑。

此番亲眼见识过大周的繁华与强大之后,身为使臣的次嘉终于将此书拿了出来。

应长川缓缓翻开金册,拿出白玉玺印轻轻地盖在了这本国书之上,并双手交还次嘉。

——这一次,克寒的计划与大周不谋而合。

-

周与克寒虽然还不算正式结盟,但是互送国书之后,两地之间的往来注定要更加频繁。

正午时分,天子率领文武百官于紫仪门上送走了这位新友。

而后,昭都的长街终于再次恢复了喧闹。

大臣们纷纷离开昭都,乘坐马车朝着仙游宫而去。

只剩下应长川和江玉珣还在紫仪门上静静地凝望着远方。

“真高啊……”江玉珣忍不住跺了跺脚,仔细感受砖土的余颤。

紫仪门由黄土夯筑,成并加以砖壁包裹。

它足有三十多米高,相当于现代的十层楼,是华夏历史上最高的城门。

上一世的时候,江玉珣只见过它残存的黄土地基,并遗憾于无法亲眼见证其辉煌。

没承想如今他竟真的有机会站在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弃脂焚椒江玉珣没有直接回答天子的问题,而是轻轻将圆筒放在了眼边,并向前一步走到了女墙之前。

墙上的风有些大,他一抬手便有冷气灌入衣袖。

江玉珣正打算放下圆筒整理衣袖,却见原本站在他背后的应长川也随之向前替自己挡住了北风。

他顿了一下,重新拿起了木筒。

江玉珣的视线在这一刻穿过筒身,直直地落在了官道之中。

城楼下的马车随之变得极大,仿佛就在眼前。

看清楚后,江玉珣终于笑了起来:“回陛下的话,臣手上拿的这个东西名叫‘望远镜’。是从……西域那边的人身上学来的。”

说着他便舒开掌心,把手上的东西露了出来。

前阵子他托管士铭做的就是这个木筒。

上回的折柔之行提醒了他——未来在戈壁荒漠中行军打仗,不但需要“司南”来辨认方向,更需要望远镜提前判断敌情。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直接拿到手中都可以看到远处。

江玉珣上初中的时候就跟着老师一道做过这种实验。

制作它最大的阻碍便是镜片。

大周所处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玻璃”,但它浑浊、易碎,透明度又很差,只能用来制成杯盏。

为了做出望远镜,江玉珣只得豪掷千金找人用天然水晶磨出镜片。

而后又拜托管士铭和他的家人将镜片嵌入木筒。

这一来二去便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望远镜?”应长川不由将这个词念了一遍,并于同时明白了它的用处。

望远镜这东西在现代寻常得不能再寻常。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弃脂焚椒望远镜。

按理来说应该搭在木架上使用。

没举几刻江玉珣的手臂就犯了酸。

他的手不由上下晃动,望远镜也跟着一起摇了起来。

——一半是不由自主,一半是故意使坏。

在他这种现代人看来,这种原始望远镜绝对称不上好用。

江玉珣相信只要自己多摇两下,被晃得眼晕的应长川便会自觉将望远镜接到手中。

但江玉珣竟然忘了一点:应长川的脸皮比他想象中还要厚。

“爱卿别动。”

应长川的声音自江玉珣身边传了过来。

说话间天子终于抬起了手,可他并没有接过望远镜,而是轻轻地扶住了江玉珣晃来晃去的手腕。

江玉珣:……!

温热的指腹正好搭在了他被秋风吹得寒凉的腕间。

连带着脉搏也被困在了应长川的掌心。

江玉珣下意识瑟缩了一下,而应长川则如没有察觉到他的小动作一般垂下眸,顺着水晶目镜看向远方。

天子眼前突然泛起一阵粼光。

……这是城郊不远处的燕衔湖。

虽已有心理准备,但看到眼前这一幕应长川的心间仍不由为之一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