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第4/5页



以孝治天下的大靖,如果做母亲的都不保护孩子,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孝顺她?

明旭就针对母亲要不要保护孩子这事问朝中大臣。说母亲应该保护孩子的,那明旭就问他甄氏何错之有?

说什么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甄氏不应该拦着丈夫卖女的,明旭就说他想组织一支教化队,队员就是朝臣之子,然后送他们去西海沿子更往西的西洋教化西洋人。什么时候西洋人能够以属国的身份来大靖朝圣了,这些人就可以功成身退。

他问这样使得不?

你们要是舍得自己的崽,朕就真这么做了,反正君为臣纲。

也别觉得儿子多舍一个就可以了。西洋那么大,需要的人那么多,只要你们认为可以,那凡七岁以上的男丁都送去。反正做老子的也没义务保护孩子,不是吗?

您这是不讲道理呢!

朕就是在打比方,讲道理呀!

百官见明旭真的在跟大家伙讲道,不由气噎,认命的问他:这《大靖律》必须得修?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外乡人【那你是真拜对人了!】

【猴哥儿大闹天宫,二师兄调戏嫦娥,沙和尚打破琉璃盏,白龙马烧了夜明珠,最后都因着跟唐僧取经勾了前罪,可见佛家有教无类,拜佛比修道有用。】

【您老渣了一辈子,也确实是应该拜个佛了。】

太上皇:“……”

朕要是驾崩了,肯定是被她气死的。

然后太上皇就带着人去了山西,而宁望雪则在江南这边又逗留了一阵子,之后按早前的计划安排去了旁处,直到入冬才回了琼州岛。

上岛后,宁望雪特意放了所有学员三天假,而她自己则是又乘船去了黛玉那里。

宁望雪这一走也有半年的时间了,黛玉见宁望雪回来先与宁望雪说了一回这半年的事,之后还笑道:“再过几天咱们就回京城了,还以为今年见不着你了呢。”

并没有劝宁望雪跟自己回京城过年,但黛玉还是说了一回过年没有她在身边总感觉空落落的。

她们从小一块长大,也就是这两年才分开。

宁望雪拢子拢身上的七里香,对过年什么的已经没多少期待了。

说着说着,黛玉话头一转就又跟宁望雪提了一回林遐。说林遐去年也没回家过年,前儿给林遐去了封信,也是问他今年回不回京城的。

半年不见,有不少话要说,宁望雪不想听林遐那小屁孩的事,只岔开话题的跟黛玉说了一回英莲的事,两人都不由感叹了一回英莲这日子就跟泡在了黄莲里似的。

俩人就在宁望雪的船上小聚了三天,之后宁望雪回琼州岛,黛玉这边也开始准备带人回京城过年的安排。

黛玉临回京城前还特意来了宁望雪这边跟她辞行,宁望雪则让人将琼州这边的水果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外乡人若说早先不知道这个紫电娘娘庙是给谁建的,那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宝钗再说不知道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她从小就嫉妒,或者说嫉恨的宁望雪,早就是她触及不到的存在了。

‘我点高香敬神明,敬我心中意难平,神前不缺三柱香,人间何止万种愁~’

这段话不是宝钗说的,而是早年她偶然间听见宁望雪在心底说过的。此时站在庙中,看着那尊紫电娘娘的玉像,宝钗心中不由就想到了这段话。

宝钗早就不记得当时听到这段话是何等心情了,只是此时却觉得这段话最能表达自己的不甘。

可她不甘心又如何,事到如今她也只能认命了。

她看过那个唐家的三哥儿,她也知道母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人。

她想让母亲再给她一次机会,可母亲却笑她别再痴心妄想了。

母亲说读心术确实可以帮你准确的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达官显贵,哪些不是,可那又有什么用?

这几年住在红螺寺,你遇见了多少贵人?可那些个贵人哪个将你放在眼里了?你点灯熬油的给那些夫人做绣品献殷勤,可谁又搭理过你一分?

你要是有林丫头的能耐也罢了,可你没有。

你要是有元春的运道,能入宫封贵妃也可以,可当今后宫一水的贵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