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千古明君,万古流芳…李世民激动的心砰砰砰直跳



  被李世民和群臣扒开的泥土里。

  一粒粒小麦静静的躺在泥土里,它们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有序。

  “陛下,有此小麦播种机,春耕播种时间,将会大大得以缩短。”

  “有此神器出世,实乃大唐之幸,百姓之福也!”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和长孙无忌等人,激动的无以复加。

  “众卿所言甚是,既然处默言称榆木和槐木等木材,可以替代钢铁部位,曲辕犁和播种机的制造事宜,朕以为,刻不容缓……”

  “处默年少有为,不仅满腹诗书才华,策论更是惊艳无双,如今又献上曲辕犁和播种机…”

  “众卿以为,朕该如何赏赐与他?”

  李世民话音落地,群臣面面相觑起来。

  毫无疑问,陛下此举,这是准备让他们当背锅侠啊!

  您若是真要重赏程处默,还用问我们这些臣子吗?

  其实李世民也有李世民的难处!

  自己刚刚登基称帝半年。

  登基伊始,大赏有功之臣。

  皇位还没坐热乎,突厥狗贼,竟然挥师南下,直逼长安城。渭水河畔,李世默又被颉利可汗给狠狠敲诈了一笔!

  当上皇帝以后,李世民方才真正体会到,没钱是多么无奈的一件事情。

  大唐眼下实在是太穷了。

  不是他李世民不想重赏程处默,实在是眼下条件不允许。

  程处默这不世之功,赏赐少了,自己根本就拿不出手,也不好意思出手啊。

  当年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个个都是七窍玲珑之人。

  虽然猜到了陛下的圣意,奈何对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程咬金。

  眼下看来,得罪程咬金父子,未来,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两世为人的程处默,自然看出了眼下尴尬的一幕。

  “陛下,处默献上这曲辕犁和播种机,不是为了赏赐,而是为了大唐,为了陛下,为了天下百姓…”

  “如今天下大定,四海一统,陛下登基不过半年,可谓是百废待兴,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更何况,去岁冬日异与常年,处默以为,今年关陇大地,恐有大旱和蝗灾来临。”

  “有了曲辕犁和播种机,春耕时间一旦大大缩短,待蝗虫尚未成虫的时候,庄稼们便已经成熟了…”

  “尽可能打造更多的曲辕犁和播种机,刻不容缓,陛下若是真想赏赐处默,便把赏赐的钱财,用在打造曲辕犁和播种机上吧……”

  程处默话音落地,李世民和群臣震惊的无以复加。

  大旱和蝗灾,历来都是双灾齐发的。

  一旦发生了大旱和蝗灾,便是一个颗粒无收的大灾之年。

  李世民和群臣,都亲身经历过旱灾和蝗灾。

  当遮天蔽日的蝗灾来临时,所过之处,何止是寸草无生,即便是树叶都被它们蚕食的一干二净。

  更别说,田野里的庄稼了。

….

    每每大旱和蝗灾之年,便是百姓们最难捱的灾年。

  饿死之人,不计其数!

  李世民登基伊始,自然不想在自己的统治下,发生如此人间惨剧。

  “处默,今年当真要发生大旱和蝗灾?”

  “回陛下的话,处默不敢断定,若是没有旱灾和蝗灾,那是最好不过的,处默以为,防患于未然更加稳妥一些……”

  程处默话音落地,李世民和群臣齐齐深吸一口气,郑重的点点头。

  正如程处默所言,即便是没有大旱和蝗灾,加快春耕生产的进度,防患于未然,绝对是可行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李世民双眼如炬,注视着群臣,开口询问道。

  “众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的话,臣等以为,程处默所言,甚有道理。”

  群臣话音落地,看向程处默的表情,也是精彩纷呈。

  众人实在难以想象,这位当年的长安城三大祸祸之首,到底是如何蜕变成,今日这番模样的。

  李世民郑重的点点头,注视着程处默,开口说道。

  “处默,事到如今,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出最多的曲辕犁和播种机?”

  此时此刻,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初断,眼下之所以询问程处默,不过是借机在考校一下他而已。

  不曾想,程处默一开口,便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以及群臣的表情瞬间精彩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