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发动机!弯道超车的机会



    “总统领,第一批留学生已经学习四年有余,除部分天赋好的继续读研深造之外,其他的已经开始启程,预计十月归国。”

    徐锡麟不仅是外交部的主官,也是海外侨务主官,留学生的相关事务因为和外交部多有联系的地方,所以也一并归他管。

    “虽然海外我们建立了留学生支部,但他们如今在观念和认知上是否和以前一样还不确定。”

    “你尽快联系谠政治思想部门的同志,让他们准备考核,一一梳理归国学生的资料和倾向等信息,组织他们学习。除了已经选调到我们科学院的,剩下就安排到各地省大学任教吧。”

    “好的,明白了。”

    徐锡麟翻开本子,又提醒道:“目前德国催促我们给付今年三四季度的海军训练花费,另外六艘战舰的尾款也要求我们尽快缴纳。”

    韦珣有些头疼的接过笔记本看着上面的数字。

    将近一干三百万美元。

    为了养起海军,韦珣前后投入了将近一干九百百万美元。

    不仅挖了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一些将领和士兵,还兴建开办海军学堂,建设船坞。

    当然,这些都只是小头。

    真正的大头是六艘战列舰,现在已经完成主体建造,正在安装舰炮和舾装,很快就可以下水服役。

    对于德国人来说,“四六舰队”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还积累了更多的舰船建造技术积累。

    而这一波合作内容中种花家方面除了一支勉强自保的舰队之外,也培养出一干三百多技术相对成熟的工人,五十来个技术人员和五个船舶设计师。

    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当然,前提是韦珣支付后续的尾款。

    好在,韦珣在北美的石油公司已经全面开采,虽然每个月都要支付七十万每月的工资,一百万美元的律师事务所费用,但带来的利益却极为可观,达到了四百多万美元。

    而且韦珣只是一个石油公司,没有涉及加工,和北美的各个石油公司都算是达成了不错的默契。

    即只开采原油出售给各公司。

    虽然赚得少,但发动机技术革新,燃油的需求和价格与日俱增。

    拥有大量原油的韦珣成为各个公司极力寻求合作的香饽饽。

    尤其是韦珣当初将会开放复兴军势力范围的石油及燃油进口的消息一经流传,几个石油就开始积极的帮助为珣搞来了优秀的中小型发动机技术及生产授权。

    这个意外之喜让韦珣都十分惊讶。

    不过转念一想,国内目前的燃料需求很少,也就是少部分新建造的民用船只和一些运输船使用柴油作为燃料。

    想赚到更多的钱,就肯定要让国内有燃料的需求。

    至于牵线搭桥弄点发动机技术,在此时还末有飞机坦克这一军事用途,也没有战舰需要重油。

    发动机技术从战略层面,不过是民用的而已,最多就是一些汽车运输军队物资。

    在获得了发动机技术之后,韦珣也意识到这是华夏快速追赶工业的大好时机。

    不仅借助北美几家石油公司牵线搭桥,获得了汽车拖拉机及各种农用机械的生产授权和技术学习的,更在粤省、鄂省各成立了一家发动厂、一家汽车制造厂和一家农机厂。

    只要等到来年投入生产,两广将会成为种花家第一个和第二个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省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