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3/4页
像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最多能当个御史,就是当上御史,在别人看来也是又臭又硬的性子,碰到一个暴躁一点的君主,会常常挨揍,甚至是死。
其实秦嬷嬷倒是说过,阳阳的性格很像原主的亲爹,原主的亲爹就是那种执拗的脾气,甚至连死也是因为他的执拗病犯了,非要做某件事,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搭上。
当余颖知道这个消息,几乎是惊愕无语的,遗传果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然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于是余颖狠狠设计阳阳几次,让阳阳在他自己执拗的时候,摔了几个大跟头,这种人不吃过苦头,就不知道变通,明明一件事也许换个方式,就能成功,但是就认准了一条路走到黑。
阳阳在吃了还多次苦头之后,倒是知道不少好歹,变得审时度势起来。
余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起来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皇帝硬杠,皇帝恼羞成怒之后,要灭方孝孺九族,这已经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结果方孝孺还是相当的执拗,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又嘴欠地说了一句:“灭十族又何妨?”
皇帝闻言大怒,明明灭了方孝孺的九族,就已经是把方家的人都一网打尽,根本就没有什么十族,但是皇帝还是扒拉和方孝孺有关的人,成为第十族,杀了。
所以一个不会审时度势,一味追求自己心里理想的人,在古代社会,对家人来说,其实有时候堪比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于是余颖最怕的是阳阳也是这样,幸而这时候的阳阳还小,应该要加强注意,要知道这脾气秉性是天生的,而且男人一旦热血上头的时候,常常就会干出不寻常的事。
琢磨一下,余颖还是有点信心的,阳阳应该会学会考虑一下。
至于准备做什么,就看将来阳阳这个孩子自己的选择,人的性子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以调教。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明理。
只是要怎么读书,又是一个问题。
余颖也算是穿过不少世界,所以对儒家学说可以说颇为了解,其实儒家的东西,的确是有精华的部分,比如有位大家就说过:君为轻,民为贵。
但是圣人的话,不等于后人一定认同,后来往往是民为轻,君为贵。
事实上,为了把儒家推销给统治者,所以儒家的很多东西都遭到了阉割,而三纲五常倒是应运而生,搞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还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也就是说,臣子受到别人的冤屈,被皇帝杀了,也不应该怨恨皇帝。
其实余颖认为这些话都是狗屁,要真的是这样,就应该没有朝代的更替,也就没有那些造反人员,而那些尊贵皇族的人员,更加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所以余颖是在阳阳开始读书启蒙的时候,亲自给他开蒙,因为余颖不希望阳阳成为第二个方孝孺,竟然和皇帝直接对着干,那是不知道变通的人。
就算是对皇帝不满意,也绝对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来,这是需要讲策略的。当然对于这一点,余颖不会明晃晃地说出来,只会悄悄地谈。
而他们现在居住的小山村,属于李氏王朝,将来早早晚晚就卷入这场战争中。那么居住在这里的他们,也会麻烦,所以余颖打算换地方住了。
“三娘子,真的是打算走了吗?”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就有人来问。
这些人里,不乏有心想跟着余颖一起走,毕竟小山村其实就没有几亩田,他们生活来源多是靠山吃山,但是在三娘子一家没有来的时候,勉勉强强能过活下去。
后来三娘子一家来了之后,算是有了更多的收入,日子过得好了不少,但是一旦三娘子一家走了之后,这日子可就难说了。
毕竟他们家里的人,没有三娘子的师父那么厉害的人。
当然也有认为三娘子离开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碍的,甚至其他人走了的话,他们可以活得更好,没有人和他们抢夺资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