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捐赠之谜03-第2/3页
陈石匠说他以前牵头领着几个村民在打石湾里打条石卖,那时候修住房,砌地基,码个猪圈,垒晒场都得用条石,所以生意很好,也挣了不少钱。
后来村民修房子都到镇上砖厂去买砖了,打石厂的生意就不行了,他又承包工程,给村民修房子,附近几个镇上修路,给移动建基站,还买了一条船在河上搞运输。手上有一批村民跟着,都指望着从他这里挣点零花钱,所以他就不停地刨门路,去认识各个村上的、缜上的、县里的领导,在当地包工渐渐有些名气了,活路越来越多。
这几年搞新农村建设,他又包了几个乡镇的公路和农村住宅改造项目,工程项目稳定了,手上大概有个一百多万,就又想着利用起来,看看有没有别的事可以干。
刚好踫到农村土地确权,村民的土地确权后可以转让承包了,规模化种植和养植政府还给予补贴和保险保障返还支持,我们村开了几次会,年轻的都考上大学去大城市安家了,没谁愿意回来,象我这么大年纪的,又没几个人手上拿得出来这笔钱,村长便来做我的工作,说要带领大家致富,要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
我当时是下决心带这个头,背着老婆把城里的房子抵押了,去贷了五十万,一共凑了一百多万,承包了村里的土地,买了两台货车和一台推土机,又在村口建了一个养植场。
“可以哦,您现在是这附近几个村出了名的富翁了”司机跟陈石匠打趣着。
“啥有钱人,我现在还背着代贷款。土里又刨不出啥钱,又不好请人,年轻人都住到城里,村里尽剩下老的小的了。遇到雨季,收不及时,我有好几季花生和豆子都烂地里了,整片整片土地里长出密密麻麻的新苗子,只好割来喂猪。摸索着前进,相信后边会摸到门路,这两年全靠养殖赚点钱,反正还好吧,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陈石匠越说越高兴,又去捧了几捧花生,还拿了一瓶五粮液出来,“尝尝这个。”
“不能喝,我们还要去看您的养殖场呢,要不我们观在就去看看”胡兰不再晕车,她怕几个人喝醉了,提议先去参观养殖场。
陈石匠也是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们来这里的目的。于是,站起来对着房里喊了声,“秀碧,您把酒先拿进去,别让猫给扑倒了,我带几位领导看完养殖场,一会回来再来喝”陈石匠告诉他们,他的养植场里主要圈养着猪和兔子。山上小米鸡是放养的。
他说:“我这里的鸡都是山上跑着的,以野草和虫子为食,它们的肉质非常紧致鲜美。前面就是养猪场了”说着他们一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前,院中央种着一株高大的梨树,树下堆了一大堆红薯,小院四周除了那道进出的铁门之外一圈都是砌的猪圈,中间用条石隔成50来平的小间,数了一下大概四十来间,前边三十间院内侧条石墙面只砌了一米五左右,里面养着大大小小的猪,靠左的十间则砌到房顶都是用来养兔子的。
“一共有多少头,还不少呢!”小李看着那一头头油光水亮的猪仔眼睛都亮了。
“53根猪仔,10头母猪,快出栏的有42头”陈石匠响快地答到。
“哦哟”一行人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关在这圈里的可不是猪,而是一堆一堆的钞票。
参观旁边的兔圈可不能开门,陈石匠从外面打开墙上的活动窗,我们一个一个站过去朝里面看,屋内被分割成几个区域,用竹子搭了七八层架子,架子上摆着一排排兔笼子,笼子门全部打开着,兔子可以上下跳跃。
“这个是肉兔不是野兔吧?”胡兰问道,同行的几个都哈哈大笑起来。
“是的,这都是政府统一发放的肉兔种苗,比野兔长得快长得大,六个月就可以出栏,出栏的成兔大的可以长到八斤左右”陈石匠没有笑,认真地介绍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