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淡水(下)-第2/3页
两人说着说着就进了城,入目可见的一条和城墙同样材质的笔直大道直通城中央,远远的就能看到林立的房屋。但靠近城墙的这边反而是略显荒凉。
福伯也做出了解释:“当初淡水城主是按照能够居住三十万人的规模建造的,但现在城里大概住了十六万到十七万人。不过再过几年说不定城里都不够住了呢!这座城市当初设计的时候是按照长安城的布局建立的,基本上是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城里划分为一个一个的街坊。城东是商业区,那里有各种商铺,城西主要是工业区,分布了各式各样的工坊,不涉及到秘方的工坊基本上都在城西,包括炼铁工坊,和淡水公司从濠境找来的红毛鬼的铸炮工坊。城南则是住宅区。主要居住在城内的工人或者土番。城北是各种衙门的所在,像港务所,税务所,治安所,银行什么的都在城北。正中间则是城主府了,里面居住的是东番王和他的夫人。当然东番王的那些秘密工坊也在城主府里面。说像王宫吧,又不像王宫其实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堡垒,从外面看起来还挺吓人的。”
向前走了大概百余步就有一个树立的木牌,上书东门站。木牌下形形色色的站着七八个人,有汉人,也有土番和红毛鬼。福伯带着公子哥来到了站台底下又对公子哥说道:“此地名为公车站,淡水公司运营的公车公司会有很多四轮马车在城中运输人员。一般只要一个淡水币就可以坐一次,但如果要中途转车,就要再花一笔钱。但对于正常给淡水公司打工的雇员来说其实并不高,就连农场的农民每日最低工钱也有10个淡水铜钱。而东番一个铜钱能买两斤米,或者四斤土豆。一斤猪肉也才两个铜钱。熟练工人的工资甚至更高根据工种不同一个月也能拿到360到450个淡水铜钱。一年几十两银子,这可比在大明赚的多了好几倍呢!(据资料资料显示在大明有十几亩地的自耕农一年收入也才12两到15两,雇农一年算上伙食费8两银子。城市工人一天30文,农村更低。清朝长工一年才三到四两但包吃住。)”
没多会儿,一辆有两匹马拉着的巨大马车就迎面驶了过来。在对面的木牌下放下了几个人后,有往前兜了一个圈,然后停在了众人面前。驾车的老头依次问了目的地以后,从座位底下掏出了一个带锁的木盒,每一位上车的乘客都会往木盒顶端的缺口内投入一枚黄橙橙的铜币,如果是几人一块的也会放入相应数量的淡水币。公子哥还注意到拉车的马屁股后面还绑着一个布袋子,大概是为了避免马粪掉到地上吧!上了车,里面倒是和普通的马车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更高更宽,先上来的人分两边依次靠着木板坐好,中间还有一个较为宽松的过道。等大家都坐好之后,马车就缓缓的开动起来。速度不算太快,但相对比较平稳。每过一个会儿也会有人上上下下,等到车夫喊到东市站到了的时候。福伯起身了,还顺便拉了拉公子哥的衣袖。
待二人走出车厢,外面仍是一片喧闹。行人往来不绝,叫卖声,马匹的嘶鸣,各种动物的叫声,各种不同的语言,好不热闹。
年轻的公子好奇的打量着四周的环境,红头发的红毛鬼,包着头巾的土番,还有身着传统服饰的汉人。虽然人没有大明多但街上来来往往的各种族群,还有时不时成小队路过的治安队,倒是有了那么一点大唐长安的气象。
“少爷,我们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然后去吃个饭吧!”福伯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行,福伯您安排吧!”公子哥也从善如流。
有福伯在前面带路,二人很快就来到了一座三层小楼面前。门口巨大牌匾上的淡水宾馆也时刻告诉着外人,这里是淡水公司的产业。很快在前台办理好了入住,便有小厮带着他们上了楼,帮他们打开了房门并放好了行李,福伯从怀里掏出一枚铜币递给了小厮,对方赶紧说了几句奉承话,就告退了。这时公子哥也从房间内走了出来,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说道:“这五两纹银一个晚上还真的不亏。床和家具都是大明没有的样式,就连窗户都是用透明的琉璃做的,甚至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城主府。这椅子也挺舒服的,软软的,不错不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