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重工业的他们-第2/2页



    2010年的郭振国,一次胃病复发,难忍痛苦,翻江倒海的床上滚动,呻吟。麻木的李思琪不知所措。

    2015年,郭振国工作没着落,在一家私人工厂转行做钳工,一次马虎,左手食指被切,修养小半年。老婆周幼玲一个人做工,还是金属垃圾分类。电话里头当时听到,语气倒算平静,但内心也还是忧虑。大老远从余杭飞奔岭西,服侍期间,要求老公郭振国找老板赔付伤残鉴定及后续,郭振国不好意思找老板开口要。最后,老板除了支付医疗,多给了一个月工资。熟悉这方面的人,都知道,伤残评级,而他这类伤残,至少还能拿到一两万块钱。他也不好意思开口要,便自己出了厂。周幼玲服侍老公个多月,又回了余杭做工。近些年,金属垃圾也是时停时做,断断续续。垃圾厂,没活干时,周氏姐妹就去打扫楼盘做日结工。

    18年,郭振国找不到好事做,便又做回了老本行,烧炉工。这行业,8090后少有,大部分五十多岁人老工人。同事兼老乡秦小军,操作失误,把一斗车废铝“哐”的一声,推进锅炉,造成铝水四溅,火势迅猛往外扑。秦小军推着郭振国往外跑,还是没来得及,两人被猛火大面积烫伤,脸,背,脖子皆有。秦小军是个老师傅,一般得一铲子一铲子的铲进炉锅,但这粗鲁操作,酿成大祸,索性没有伤及生命。但烫伤28%的数据,不容小觑。这次,老婆周幼玲电话里头默默流着泪水。坚决不同意按上次他的思路走,两方未达成一致,这注定是场官司战。

    而今郭振国不得不为幼子成长,家庭开销而惆怅奔波。时代巨变,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传统行业已失势,天蓝海北跑了个遍。回顾一生,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一路向北,湘楚大地,江南上下,华北平原,一路漂泊。间有短暂出国劳作,东南亚,非洲等地,皆有他们的脚印。今天有活,或许明天就没活,上半年有,下半年或许没有,哪儿能挣钱就往那儿走。快花甲之年,还是一如往日奔赴着未来希望。即便,后人还未成家立业,天涯海角的奔波劳碌,他们依旧怀有崇高热情,拥抱新生活。

    这世界从来不缺钢铁般意志的普罗大众,勇于面对现实的残酷,这也是社会的主体。不得不承认,生如野草,当以不屈不饶,他们报以现实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活着。这类人,也承载着文明社会进步的大部分力量。这就好比,百米大道,有的人选择破纪录,寻找下一个新高峰;而有的人选择慢悠悠,边走边看沿线的风景。前者像是记录创造者,后者更像是文书记录者。

    而相比之下,李健城的个人命运,则就成了社会的另一面镜子,这也就是边缘人的存在,一个悲凉的象征。李健城就像是文书记录者中的一个小插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