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婚(一)
小时候,爹爹总是讲,浮生啊,有想做的事,就得尽快抓住才好。
那时候,我总是懵懂的抬头看着爹爹,我不明白的是,明明说着的是最暖心的话。
可那时候的爹爹,除了眼底浅藏的忧愁外,却从来都没有正眼看过我……
听着云艺的再次确认,武帝的心里一时间,只觉得有些莫名的失落,眼神中甚至还,流露出了些淡淡的哀伤,悄然的注视着队列中,神色淡然,瞧不见任何情绪的朔月。
脑海中,突兀的又出现了那句:“朔月虽有奇兵之效,然天性孤煞,遂导致心智虽奇,然斗却不足,断难担当复兴之任……”
而本就对皇后的离去,时常**的武帝,本就在皇后弥留之际,许下了今生遂顺着朔月的意,让他安然渡过他想要的一生的武帝,却在此刻彻底失了心神。
口中,喃喃低语道:“朔月虽为奇兵,然天性孤煞,若得浮云相助,虽终焉难复,然国当必兴!”
只是,在国家和心结面前,他又真的能像当初时那样说的,“倘若两者相互冲突时,必以护朔月周全为主”的遗誓吗?
一边是,本就对先皇后有所亏欠,倘若不是当年的先皇后,自己还是不是君主尚且不论,只怕是这大唐的天下,如今早已是他人陪都。
可,如今大唐的处境,虽经过他的一番治理,全国上下,已然呈现出一派兴兴向荣之感。
但武帝心中却也明白,这也只不过是浮灯千刹而已,自己虽有功与大唐,但碍于诸多限制,也只能止步于此。
如今的大唐,急需的便是能力挽狂澜,一排众议,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常规的开拓之君,方才有几丝振兴的可能。
环顾周围的几个皇子,大皇子虽德才兼备,然生性敦厚温和,素不喜与人争斗,心中全然只想当个闲散王爷,过着潇洒的日子。
二皇子,也即是当朝太子,虽锐意进取,然目光却也难能有长远之计,心性还尚需磨合,能做好守成之君已是万幸,又岂能奢望其为开拓之主。
至于三皇子宸王朔月,武帝心里倒是有些计较,只是这孩子的性子,自从皇后逝去后,他也确实拿捏不住……
就在武帝,还在心中计较诸位皇子的得失时,心中一半欣喜,一半忐忑的云艺。
见过了好一会儿,还没能得到武帝的圣裁,可他又不敢出声去叫,唯恐自己声音一大扰了圣驾,再加上连番的顶撞,还不得治自己个,惊扰圣驾。
便直起身来,朝着品级台之上,隔御座前,龙纹御雕栏杆前站着的,大内总管余万顺,递了个求助的眼神过去。
余万顺,在得到云艺求助的眼神后,先是轻微颔了颔首,示意云艺稍安勿躁。
作为皇帝面前当差这么多年的经验,余万顺虽不敢说,完全能摸准武帝的脉。
但,从一些平常的小事之中,也学得了些察言观色的技巧,也算得上对武帝,有一定的了解。
在安抚好云艺后,只见余万顺,先是细微的偏过头去,观察了下武帝。
当发现武帝,只是简单的因为“烦倦”而陷入失神时,心中便有了计较。
下一刻,只见余万顺回过头后,也不回头去看,只是一步一半步的踮着脚尖,朝后面龙椅上坐着的武帝,缓缓的退了过去。
一开始,余万顺的脚步,还细微到一点声响都没有。
可随着,步伐距离武帝越近时,余万顺的脚步也跟着,加重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