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魏



  “魏王德布四海,天下归心。今汉室气数已尽,请大王登基为帝,保天下万民,保苍生社稷!”

  曹丕吓得直接站了起来,额头上直冒汗。

  虽然他很想当皇帝,但……但也不是这个时候啊。这三人是不是被刘协打傻了?现在本来都天天被别人叫汉贼奸贼了,还直接登基建号……这不是坐实了篡贼的身份码?这不得被别人骂死啊。好歹先缓一缓,把刘协先除掉再慢慢考虑这些事,也不急这一年两年对吧。我当时是怎么看中了这三个傻子的?袁术的例子就在眼前。为了搞定皇帝,让我自立为帝?哪个大聪明能想得出这方法?是嫌我死得不够快所以把我放在火上烤吗?

  “大王,我知道您一定觉得现在称帝不合适。”司马懿再鞠躬说道。

  “但其实,现在就是称帝的机会!请听我们细细道来。”吴质抬头说道。

  “我倒要看你们怎么说。”曹丕坐下,想听听这三个傻子怎么说。

  “大王,我刚刚说了,想要团结士族就要九品中正制,想建立九品中正制光靠您这个魏王是不行的。只有天子诏令才能做这种改动。”

  “可这不是坐实了篡汉称帝的罪名吗?天下人还会支持我吗?”

  “大王,自刘协拒绝禅让把事情闹大后,天下人已经就知道您的企图了。”蒋济抬手说道:

  “那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反叛呢?还不是因为大王您兵强马壮有实力啊,他们都认为刘协顶多只能蹦哒一会,明天总归还是大王您的,所以他们不敢反叛大王。名声确实重要,但真正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实力。大家都知道魏要代汉,又能怎么样?对于士族来说,不过是跟着另一个皇帝混而已。只要大王实力强大,且能给世家大族好处,他们就会支持您。”

  “建立九品中正制,得到士族支持,大王的地位就稳如泰山。把这些名门望族绑到大魏的战车上,他们得了利益就会主动帮忙稳定魏国内部,内部稳定了就能再兴师讨伐刘协,扫平天下。”吴质说道。

  “天下又不是只有世家大族,其他人反我怎么办?”

  “哈哈,匹夫岂能成事?没有这些士族的领导,平头百姓想聚齐十个人都难。而夹在平民与名门望族之间的寒门小士族是最不敢造反的,只会跟着大族的脚步。”吴质大笑,说道。

  “以后就是大魏的天下了,他们不想当魏臣,就得去当汉鬼!”司马懿补充一句。

  “可是我还是担心……你们看,洛阳城中多少人响应刘协,大汉还是有很多忠臣的,如果贸然称帝激怒了他们怎么办?”曹丕擦了擦汉。

  “大王,武王时期,军政大权一直都只会交给诸曹夏侯,出征也必须是这些沾亲带故的人当主帅,就是因为他们忠诚可靠。现在各地实权大员,军队统领也大多姓曹姓夏侯,不必担心军队会出什么大问题。只要控制住军队,那些忠于汉室的人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司马懿仔细分析道。

….

    “当然,大王登基后还是要多给大家点好处。您当上皇帝,大魏帝国刚建立时,会有许多官职空缺,不要吝啬。给这些大魏的支持者升官封侯。特别是对于大王您自家人一定要大方一些,封王封公不能犹犹豫豫,兵权也要给够,这样他们才能尽忠尽力保卫大魏。”

  曹丕乍一听还觉得有点道理,掐着手指继续思考。

  看来真的是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啊,好像当个皇帝也没什么。当上皇帝,获得更多权力,汲取更多资源,大魏实力会更加强大,一统天下会更加轻松。

  “称帝的话……总得有个名头吧。”曹丕手撑住大腿,问道:“仲达,你不是说先扶一个姓刘的当傀儡皇帝,再走个禅让流程吗?”

  “哪有那么容易找到能服众又听话的的汉室宗亲。不禅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至于名分,就是最容易解决的了。”司马懿解释道。

  一旁的吴质接过话来:

  “商汤灭夏,没给过夏桀什么面子;武王伐纣,不也没谈什么禅让不禅让;刘邦灭秦败楚后也是自称的天子。这不都取代了前朝吗?无非就是说纣王荒淫、秦帝暴虐,天命更替一类的话。大王随便借点什么异常现象,说是上天看不惯刘协的昏庸残暴,特意降下征兆让大王登基为帝,讨伐刘协,重建太平。说什么神龙、凤凰、麒麟都出现,正是改朝换代,大魏兴起的预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