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整顿,调整官职
“哇……娘娘,大王在大殿上煮人……”
灵儿犹如一阵风的跑进了椒房殿,声音之中充满了恐惧。
卫子夫却没有听清灵儿的话,一边织布一边笑着问道:“住人?大王怎么可能让人住在大殿上,你是不是弄错了。”
听着卫子夫的话,灵儿着急的手舞足蹈的说道:“娘娘,不是住人,是煮人,大王用了好大一个鼎,把几个大臣给煮了。”
“噶次一声……”
卫子夫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神色中露出一丝慌张:“你没看错吧?”
灵儿肯定的点着小脑袋:“肯定没错,大王是真的在煮人。”
而此时的韩国朝堂之上,韩安让人将那只大鼎拖了出去,至于内史腾,则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韩安到底还是给了内史腾一个痛快,毕竟虽然内史腾背叛了韩国,可最后还是帮了韩安一个不小的忙。
韩安看着众多大臣,清了清嗓音说道:“既然叛贼已死,那接下来新郑令的位置就由申毅暂时接管。
至于司寇一职,则由新郑守将李宁暂时掌管。
而少府一职等后面再选拔。”
听到韩安的话,原本刚才内心火热想要争夺这些位置的大臣,瞬间心就凉了下来。
要知道无论是新郑令还是司寇、少府等职位,都是位高权重的肥差,这次一次空缺出了三个,他们还想能不能轮到自己上任呢。
结果自家大王居然让申毅和那个李宁暂时接管。
此时一名心中不服气的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臣有话要说。
申大人接任新郑令一职,我等并没有意见,可是那个李宁身无寸功,大王提拔此人为新郑主将就已经是惹人非议了。
此时大王又将司寇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他,是否有些不妥?”
韩安面对这名大臣都质问,直接说道:“寡人心中自有分寸,李宁之才不下于卫青,此时我韩国危难,正是需要李宁这样的贤臣效命。
若是你愿意立下军令状,可以让河内的秦军退兵不攻打我韩国,那寡人立刻就封你为韩国上将军。”
见到韩安这么说,这名不服气的大臣也只能尴尬的离开了。
韩安心中不屑,要不是他手中没太多可用的大臣,再加上要维持韩国的稳定,他早已经将韩国朝堂上的这些尸位素餐之人清退了。
不过无妨,韩安已经准备好了,只要这次打败了秦军,他立刻就发布一张求贤诏,到时候韩国朝堂上的这些人该裁撤的就裁撤,该换人的就换人。
至于为什么要打败秦军后再发布求贤诏,也是为了韩国的稳定。
现在的韩国犹如一个病入膏肓的人,用猛药极有可能让韩国直接灭亡。
别看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没什么用,可是他们却代表着韩国大部分都权贵阶层。
他们单独一人或许不起眼,可要是真的全部联合起来,就算是韩安这个韩王也要正色面对。
….
在宣布完官职任命后,紧接着韩安也宣布了在韩国贵族、官吏中选拔年轻之人充入军队的命令。
而在韩安的命令下达后,冯伯就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力挺韩安,表示自己愿意将一儿一孙送入军中。
在冯伯之后,申毅这个刚被韩安委以重任的新任新郑令兼治粟内史也马上表态,愿意送入自家子弟入军中。
看到朝堂上的两位大人物都表态了,纵然有些官吏心中不愿意的,可也只能无可奈何的答应。
当然了,韩安也没有这么无情,家中只有一根独苗的可以免于征召,甚至要是不愿意的,还能够让家中的家奴替代。
不过如果用家奴替代的话,那就必须解除奴籍,并且以1换3比例送入三名强壮的奴仆。
至于会不会有人以次充好,用老弱病残来充当青壮,韩安并不担心。
只要这群人还在韩国混,就绝对不敢这么敷衍他。
当然了,还是因为韩国如今的体量太小了,国内几乎没什么事能瞒过韩安这个韩王。
要是像秦国那样一统天下后,就很容易出现掌控力度极速下降的情况。
在一切都宣布完后,韩安也就宣布下朝了,他可不想包这些大臣的晚饭。
主要是这些大臣太能吃了,刚才中午那一顿就吃了他两只羊、一只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