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拉莫和芒阿勒(一)-第2/3页
看狐狸逃走,张宁这才长出一口气。小狐狸若是始终咬住盆不放,自己还真没办法,除非打死它。可面对这么个漂亮的小东西,他还真下不去手,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回过头,看着那两个帮助自己的小孩子,张宁连忙道谢。他们俩大约没有听懂,两人在一边嘀咕着什么,并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看来光靠嘴谢是不成了,还是来点实惠的吧,谁让自己在人家地盘上呢。可摸遍全身,他也没找到趁手的礼物。狠了狠心,张宁从衣兜内掏出那把折叠刀,递向两个孩子。
他们也没有客气,伸手接过折叠刀便玩了起来。怕他们不会用,张宁又拿回来演示一番,将折叠刀中的刀片、起子掰出来,复又按进去。他们学得很快,一会儿便知道怎么用了。
张宁却一直盯着折叠刀,心中是百般不愿啊,这把刀现在对自己还有大用处呢。早知如此,还不如让狐狸把塑料盆抢去呢!
拿起塑料盆,他转身回到了窑边。
昨天,张宁在河滩上挖了一个坑,用来放置那些捉到的鱼。现在他打算把这个坑再扩大一些,作为筑窑的取水坑。从这里取水,比张宁到小河中取水距离近了一多半。
一阵手挖盆舀,水坑比原来大了许多。他又用大些的石头铺满水坑底部和边缘,这样做既可以防止坑壁的沙子滑落,又能让水保持清澈。
在他做这些的时候,那两个小孩就在不远处看着,张宁没有去理他们。用盆取来水,张宁便开始挖土、和泥、搓条、垒窑,继续昨天未竟的事业。
正干的热火朝天时,两个小孩来到了张宁的近前。也不拘谨,他们绕着窑炉看了起来。张宁看着他们这俩“野孩子”,心里想:无论你们怎样,我是绝不会再送给你们“礼物”了!至少暂时是不会了。
谁知,他们一点也没有在意张宁的“冷淡”,竟学着他的样子和起泥来,继而也学着搓成粗条,捧起来就垒在窑上。这下,张宁想冷落他们也不成了,只好由着它们。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不少功夫,他可以专心垒筑窑体。
在两个小家伙的帮忙下,张宁垒窑的速度提高了不少。他们俩也是忙的不亦乐乎,和泥搓条越来越熟练。
待窑体垒到腰间,张宁觉得高度可以了,就示意他们俩停下。接下来,他双手蘸水,将窑体内外都涂抹平整。
端详一番,张宁觉得窑口有些大了,至少比张宁想象中的要大。
这会造成热量流失,不利于热量聚集。这可是个大问题,看来仅凭想象做事,现实的耳光终会无情的抽打在你的脸上。这不,张宁就挨上了。
现在拆了重建,张宁觉得实在是可惜。可不重建,又一时想不到补救的措施。坐在窑边,他怔怔的盯着窑看了一会儿,忽然想到自己为什么不给窑做个盖子呢?
找来几根长些的木棍,在窑炉口上比量一番,张宁觉得可行。于是动手修整起窑炉来。
整个窑室下阔上狭,略向内倾。下部的窑室壁也厚,足有三四十厘米。随着往上,窑室壁渐渐变薄,至窑口处,壁厚只有十多厘米了。
张宁对长度的掌握主要依靠手掌: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食指指尖与拇指指尖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20厘米,俗称“一拃”。
张宁左手扶在窑室上口沿外侧,右手扶住内侧,用右手拇指用力按压窑口内圈的泥。如此按压一圈后,窑口上沿呈现出内圈低、外圈高的台阶形状。他计划将木棍按合适的长度截好后,搭在这略低的内圈上,木棍铺满整个窑口,然后在木棍上覆盖一些杂草树叶,再在其上盖上一层泥,这样盖子就做成了。当然,现在只需要找好木棍,等到陶胚干燥、放入窑室后再铺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