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路遇惊雷



    轰隆一声,大雨仿佛在一瞬间倾盆而下。

    哗哗的雨水砸在白色车身上,车内的张宁握紧了方向盘,紧张的注视着前方。凭着路边时隐时现的绿植,他小心地矫正着方向——在这样的鬼天气里,路边停车绝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就像自己看不清路况一样,其他人也一样看不到自己!

    闪电不时刺穿雨幕,发出耀眼的光辉,随之而来的是轰鸣的雷声。那一刻,仿佛雨点都被震慑住,定格在空中。

    走了老长一段时间,汽车仍在爬坡。根据以往经历,张宁明白这是到“三瞪眼”了。

    三瞪眼是一条翻山路,高低落差约百米,南北两侧的山路一缓一急。南坡的路既缓且长,足有两公里。北坡陡峭,还有一个S形转弯,常有车辆在此处冲出道路、跌下山崖。以前,不管是行人还是牛车马车,看见这条路时愁的直瞪眼,上坡累得白瞪眼,下坡吓的干瞪眼,因而得名“三瞪眼”。

    三瞪眼的最高处是一道山梁,那里有一个气象雷达站距离公路不远,中间是一条水泥硬化路。平时,这条小路没什么人走,张宁觉得可以将车停在那里,等雨停后再回大路。

    想好后,张宁开始仔细的观察着路边,寻找这条小路的路口。

    由于附近没有其他交叉路口,因而张宁没费多大功夫便找到了。打转方向,他驾驶汽车驶入了这条直通气象雷达站的小路。

    行驶了一段,张宁停车熄火。但双闪仍然开着,万一有人和自己想法一样来此处躲雨呢。

    望着车窗外的大雨,张宁呐呐自语:骤雨不终日,估计过会儿就能停了!

    解开保险带,放倒椅背,躺在座椅上,张宁长舒一口气,雨天赶路确实不易啊。

    刚躺下,一股葱蒜味便钻入张宁的鼻孔。侧过头,他看着后排座椅上满满当当的农产品——一捆葱、一挂大蒜(老家在大蒜收获后都会把蒜的茎叶编成粗粗的“麻花辫”,然后挂在房檐下晾晒,所以一条“麻花辫”就称作“一挂蒜”)、一袋土豆、一袋鲜玉米和地瓜。虽然味道有点冲,张宁看着它们,脸上却露出幸福的微笑。

    每次回老家,父母都是那样的高兴,准备下一大桌子的饭菜。尽管他们非常希望自己常回家看看,却还是违心的责备一句:工作忙就别回来了,省的路上让我们担心!

    临走时,父母还会准备下一堆自家种的的时令蔬菜、瓜果杂粮,并让父亲送到车旁。一句“让你爷拿,省得他一天到晚不动弹!”成了口头禅,每次都不变样。在他们眼中,自己仿佛是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孩子。

    儿女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牵挂!

    这一点,张宁也有真切的感受。他儿子已经是个大学生了,自己也如同父母一样时刻牵挂着异乡求学的孩子,每逢季节变换,也会不由自主的向孩子“唠叨”:

    天冷了,记得换点厚实的衣物。

    天气刚暖和,先别急着换衣,春捂秋冻!

    不要乱吃东西,小心吹坏了肚子。

    ……

    孩子则不耐烦的回答:嗯嗯嗯,知道了!

    又想到了自己的妻子,她是一个贤惠的人。张宁在职场混迹近二十年,也蹉跎了近二十年。时至今日,他的职务与刚参加工作时一样,依旧是个普通职员,妻子也大致如此,因而每月全家收入就很是寒碜。但妻子从没抱怨,也从不与那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同事攀比,对张宁的父母尽心尽力——每次母亲生病住院,几乎都是妻子陪床伺候。这是张宁最大的骄傲,特别是在听见同事八卦,谁又和婆婆公公吵架了、谁又与老婆“内战”了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