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矿徒-第2/2页



  “有这个打算。”祝今宵稍微思考了一下:

  “那些还有地的农民,总归不会给我当民兵的,就得找些有力气还没什么太好营生的人。”

  “这些矿工不好弄,三爷不如挖些打行、以及漕运上的人手,这些人都是无籍之徒,除了一把子力气没什么营生。”

  无籍之徒也就是所谓的棍徒,流氓。

  不能说流氓只参与了大明的政治,许多经济领域当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矿山、盐场、钞关、码头、青楼等等,都能大批量找到这群人。

  祝今宵点点头:“我为什么不能用矿工?”

  “一般人降服不了他们。”

  汪远实话实说,别看祝今宵他杀了十几个倭寇,可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

  虽不能说矿徒均是流氓,但在大明,聚集在矿山者,确实大多是一些“无籍之徒”,有些干脆就是无赖。

  他们参与开矿活动之时,号称“毛葫芦”,“长枪大矢,裹足缠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

  他们武技强悍,千百为群,却受辖于“角脑”。

  角脑,就是指头目。

  毛葫芦采矿全在深山大谷之中,人迹罕至。

  即使宫采,也不敢至这些地方。

  矿徒中出现一些无籍之徒,本不足怪。

  因为自明中期以后,农村人口逐渐分化。

  一些百姓因为土地兼并而破产,他们从土地中分离了出来,成了“无籍之徒”。

  既然有了不受版籍约束的自由,而又不能空手吃饭,还得找份差

  使干,于是就想到了开矿。

  最好能挖金矿,来钱更快!

  那些有矿脉的地方,多在深山老林,天高皇帝远,活得自由自在。

  至嘉靖以后,无赖开矿更是兴盛不已。

  如嘉靖年间,在浙江淳安的山区一带发现了银矿,一下子聚集了“无赖百余人”围起来。

  朝廷为了维持地方治安,只好裁革巡检司,专门设立一员守备,招募土军千余人,长期在此驻守。

  此后,矿徒聚集益多,最后形成了3000余家的聚落。

  一些“恶少游民”也闻风乌合,动辄张打旗号,悬带弓刀。

  而原来招募的土军,实际也是这些亡命恶少的同党,阳则应名支饷,阴则结党同行。

  主打的就是一个全员卧底!

  故而汪远不建议祝今宵招募这些矿徒。

.

  秋来2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