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杀倭英雄



  明世宗嘉靖时期是大明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

  此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后,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

  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

  主要是嘉靖是外来的县长没有根基,北京的群臣是铁打的老爷们。

  外来的县长要跟老爷们斗,手里就得有可用的“兄弟们”。

  锦衣卫便是那最好的刀子,至少在历史上证明过他们非常好使。

  大礼议事件可不是嘉靖继位后就搞了几年,政治斗争延续到了嘉靖二十七年。

  嘉靖他亲爹被请进了太庙,位于武宗朱厚照之上,才算彻底了结。

  陆炳如今与严嵩、朱希忠护卫嘉靖在西苑修炼玄功。

  他还被嘉靖赐下道号叫“守一金丹大世仙”。

  沈炼是陆炳亲自邀请进入锦衣卫的。

  因为锦衣卫主官同严嵩父子关系极佳,故而沈炼也多参与同严世蕃的酒局。

  二人的梁子也是在酒局上就结下了,偏偏严世蕃对沈炼还有所畏惧,不敢同他计较。

  导致沈炼经常是吃饭睡觉骂严嵩父子。

  三年前,沈炼上书弹劾严嵩,惹得嘉靖大怒,打了他庭杖,贬到保安(河北逐鹿)去种田。

  因为母亲俞夫人病逝,回乡守孝。

  待到笔墨吹干之后,沈炼才叫来一个校尉。

  叫他通过锦衣卫渠道速速把消息递到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处,一定要比胡宗宪等人的捷报快,方能从中取事。

  做完了这些,沈炼才松了口气,他相信祝三郎绝不是迂腐之人,况且锦衣卫的身份也用不着逮谁告诉谁。

  谢家主院祠堂里,传出一阵阵惨叫声。

  嫡孙谢景被打了二十多棍子,一边打一边说他蠢。

  连谢景他爹都不敢拦着,直到老太爷打累了,这才停下手,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生闷气。

  “爹,那猪三郎左右不过杀了几个倭寇,有什么神气的,咱家上面也有人,怕什么胡宗宪。”

  谢景他爹坐在一旁颇有些埋怨的意思:

  “这点小事,如何能打的景儿屁股开花?”

  “鼠目寸光,废物一个!”

  谢庄连带着他儿子也大骂一顿。

  祝今宵从晚上的宴席就能看得出来,早就今非昔比,入了胡宗宪等人的眼,祝家也不是他随意能拿捏的人家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也用不着我们出面。”谢庄拿着手帕擦了擦头上打孙子流的热汗:

  “倭寇吃了亏,不会善罢甘休的。

  等下一波那猪三郎栽在倭寇手里,你再去要账,祝家欠我谢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爹,我全明白了。”

  绍兴夜里的花灯到处都是,甚至还有那种富贵人家为了留名,捐献出来的路灯,为行人照亮,着实是惊到祝今宵了。

  祝今宵稍微一打听,汪远便给出了回答,在大明之前是没有路灯的。

….

    只有在商铺比较集中的闹市当中,路边店铺在日落后悬挂起风灯,可供夜晚行路的人借光。

  如今嘛,绍兴府发财的人多了,自是捐献了不少路灯。

  比如路过的这对就是刻着嘉靖二十六年建造,刻着捐献者的姓名和对联等文字。

  祝今宵往上看去,路灯设计的大抵是有些不适合吊人的。

  这种人家出了银子的多是石头制成的,大多数都是街角孤零零的木灯杆,

  上面挂着一只极为普通的灯笼,灯笼上方还有一块遮风挡雨的破苫布。

  这才是大明普通路灯的形制。

  远处灯火通明处便是一些小夜市,掌灯后营业,三更收市。

  听汪远说某处还有鬼市,是在三更后到天未明的时间里,专门销售一些来路不正的东西。

  走过了几座桥,祝今宵便回到了小驿坊。

  啪啪。

  汪远上前瞧了瞧门板喊了一句:

  “三爷回来了。”

  咔。

  门板卸下来,两女一男都没睡。

  “三郎回来了?”

  祝家大姐连忙招呼了一声,让人里面坐。

  汪远连连说太晚了,明日还要去衙门出工就不多叨扰,然后跳上轿椅催促杨家兄弟送他回家。

  此时屋子里的灯很是昏暗,祝家夫人拿出剪刀剪了一下灯苗,厅内才重新亮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