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距离地球180亿公里 《十六》
家园历:2064年10月12日。
天气设置:阴转多云,20摄氏度。
航行模式:人工监视巡航。
“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
“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和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的数学性的挡架方法……”
“对于那些参与者,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
“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记录下来。”
“要写这段历史须要有像写奥迪帕斯或写克伦威尔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遥远,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诗人或史学家能胜任。”
朝阳二路5号,星辰大学,学术报告厅。
段天涯的嗓音洪亮,透过环绕立体声音响放大后,在报告厅内有力回响,更加富有感染力。
他看了一眼台下刚上大一的同龄人们,每个人眼睛里都洋溢着求知的稚嫩光芒,缓缓合上手里的《奥本海默传》。
奥本海默对科学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希望可以鼓舞这些64级的新生们勇攀新的科学高峰。
他原本应该是这些新生中的一员,只不过在他13岁的时候就提前考上了星辰大学,15岁以优异成绩在物理系本科毕业,仅用一年时间又攻读完成工程物理系研究生课程。
相同的年纪,他已经走完了别人还要好几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所以,今天他是以著名研究生学长的身份,受副校长余维新女士邀请,骑着自行车来给新生们作个科普报告。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交流。”
“段学长,请问你如何看待奥本海默这位科学家,他领导的曼哈顿工程把原子能武器化,是否为人类被核阴影笼罩埋下了伏笔?”一名女生问道。
段天涯笑了笑:“就算没有奥本海默先生,物理定律在那里,核材料也在那里,总会有人把原子武器搞出来。”
“那你是否赞同,制造用于对付邪恶势力的原子武器,是有积极意义的?”另一名男生又问道。
段天涯眼神中闪动着清澈光芒,不急不缓回道:“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邪恶’,又如何定义‘积极’。”
“我还有一个问题,段学长!”
“请说。”
“你如何看待地球老家储存大量原子武器,最终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全部销毁回归永久和平,还是......”
段天涯没等他说完,迅速打断了这名学生。
“我不知道!”
“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地球老家的结局。”
“至于原因,很简单,我们已经永远离开了地球老家,不会再跟他们联系,无法知道那里发生的事。”
“对于不知道的事,我觉得我们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不要作无端猜测。”
“但不管老家那里发生什么,只要有我们飞船的一天,人类文明就能永续绵延下去!这也是我们今天存在于这里的意义。”
“我的演讲就到这儿,谢谢各位!”
掌声响起。
余维新副校长身穿一件淡蓝色针织薄毛衣,鼻梁上戴着一副透亮眼镜,利落乌黑短发显出女学者的书卷气质,她走近段天涯身边,温言道:“谢谢你,小段,工作那么忙还来帮忙做报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