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节 可能性-第2/3页





    只是他不负责公司的云服务业务,没有插手的理由。再且再去和杜立鼎一样搞云服务,他也觉得多少必要。但是他现在管着电子公司,因此他首先想到的自然也是从这里着手。

    如果自己设计开发一台超级计算机,倒是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当然,杜立言也知道超算确实比较烧钱,真要去做的话,上亿的资金说不定扔进去就烧没了。但是真要是去做这件事情,倒也不是不可能:不说森兰游戏那边的资金,也不说实在不行可以从投行那里拿钱,就是森兰电子的业务如果做得好,年利润超过一亿也是小菜一碟——虽然他们压低芯片价格的做法,使得他们自己估算净利润很难超过10%,不过市场足够广大,让杜立言也觉得资金不是问题。

    真要是想做这事,他们资金还是够的。当然,杜立鼎对此也许会不允许——可是杜立言觉得,说服自己的弟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在杜立言入主以来,靠着杜立鼎提供的技术,展讯很快就搞出来了自己的芯片。而一款手机的开发调试也就是半年时间,现在也基本上快要完成了。杜立言的工作现在也算是进入了正轨,因此他自然也就想的多了起来。

    当然,对此他也先咨询了手下的李副总,想看看云计算和超算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云计算能完全取代超算吗?”

    “当然不能——超算的运算速度不是云计算能比的,杜总不也是只能靠着软件部门制作的云服务软件,才能够让云计算看起来不错吗?可是这东西终究差了一筹,要是有一台超算,再搭配上软件,那才是真正的高速运转。”

    找来李副总,杜立言直接提出来了问题。而作为一个电子领域的专家,李副总对于云服务这种廉价的替代品自然是看不上的。超算就是超算,他可不相信靠着廉价品能替代高科技产品。

    只不过,这个尝试既然是杜立鼎做的,作为森兰公司的一员,他自然也不能把话说的太难听了。

    “不过,咱们的云服务也有自己的优势,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这也是别的公司没法比的。咱们国内对外公开使用的超算只有沪上的那一台,效率不怎么样还得没完没了的排队,咱们的云服务还是很有市场的。”

    其实现在来说,中国理论上是有三组可以投入使用的超算的。国防科技大的银河,中科院的曙光,以及国字号的神威。但是银河和曙光都不对外开放,真正可以租用的只有一个神威——只有一台超算,却要面对全国人的使用,这无疑也是太少了。

    从这个角度说,云计算的市场很大,而这也意味着超算的市场很大。杜立言想要的可不只是云计算,他对超算也有些想法。

    “要是这样的话,咱们能不能自己试着制造自己的超算?我知道这个烧钱,但是买几千片芯片的钱,咱们还是有的吧?”

    “这个难说……超算的性能强肯定有芯片的因素在。一台电脑也就一两个CPU,可是一台超算少说也有几百个CPU,欧美的一些超算可以有上千个CPU,那性能自然就强。不过超算也不能光是胡乱堆砌CPU,这也是有技术的。”

    对于超算,李副总到也知道一些,他马上也就开口表态了。

    “超算的每个CPU开始计算之后,都是需要和其他的CPU进行数据交换的,数据通信本身也是需要消耗时间,因此芯片越多消耗的时间也多,当芯片数量增加到一定地步,数据交换的时间会多于芯片提供的速度,增加芯片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超算的研发最关键的就是架构,好的架构才能让超算正常工作。”

    “而搞好了超算的架构并不简单——打个比方的话,一台超算的芯片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组织,如何防止大公司病最为重要。可是这样的架构设计并不是管理学那么简单,这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硬件,软件,材料,拓扑学,方方面面的人才都不可或缺。”

    说到这个,李副总也想起来了什么,“说起来,言总你母校隔壁的水木以前也做过超算。99年他们只做了一台超算,可是速度只有300亿次,和主流超算根本没法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