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节 名声-第2/3页
而且,杜立鼎已经参与过了开普勒猜想的证明,虽然说他做的只是投机取巧的做了个软件帮人家验证,可是好歹也是有些交集了,再做下去不至于显得特别突兀;而这也让杜立鼎想到了,在浏览未来的文献时他发现,未来还有很多科学成果也是用计算机来证明的,这些东西他搞起来投机取巧比较容易,因此也便于操作。
综合这些原因,他觉得把数学当做一个努力方向很好。只是他也没有在短期之内就拿出来一大堆的论文的想法——他还想要学得更多一些,跟扎实一些,然后再做这些事情,才不至于让自己太过狼狈。
他的想法是用几年时间慢慢发表数学论文,慢慢在数学领域里面成长。反正菲尔兹奖40岁以前拿就可以,不用着急——毕竟他的公司想要办大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自己变成大富豪的时候成为数学家,这也是个不错的想法。
只是虽然数学奖项虽然比较稳妥,但是却终究还让杜立鼎觉得有些不足。因为菲尔兹奖终究只是数学界的奖项——虽然它也是逼格满满,它的知名度比起来诺贝尔奖在知名度上还是差了太多。
相比于菲尔兹奖,诺贝尔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卖菜大爷都知道的奖项,要是真的想要知名度的话,拿到诺贝尔奖才是真正能够让所有人都知道的大事情——菲尔兹奖,图灵奖这种奖项终究是专业性强的奖项,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内一样是登峰造极,但是名气小了点。
同样是早年在外,晚年回国,杨振宁人尽皆知,可是姚期智却没有太大的名声,说白了也就是吃亏在奖项名气不够大。
杜立鼎要的不是学术成就,而是要靠着成就装逼。而装逼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广为人知越好。菲尔兹奖在数学界名声再广,在知名度上也不如诺贝尔奖,因此杜立鼎真的想要拿奖,还是诺贝尔最好。
可惜,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
那么,应该如何拿到诺贝尔奖?首先,杜立鼎不准备拿经济,文学,和平那几个奖项:和平奖是绝对不可能了,除非他跑去学死在牢里的那位,发表言论期待爸爸国的殖民,否则以他的国籍那东西估计拿不到。可是他要是真的发表那种言论,他的买卖也别做了,那是舍本逐末;而诺贝尔文学奖杜立鼎更是直接pass掉——文学这东西天生和他八字不合,作文都写不好的人自然不去想这个;至于经济学奖,他则是多少有些瞧不上:毕竟拿过那奖项的人,有好几个后来都被证明说错了,因为这一行老是闹笑话,他们本身的逼格早就被拉低了。
想要拿奖,还是得拿自然科学的奖项。说到底诺贝尔奖的逼格,还是被自然科学的奖项拉起来的,这类奖项一来是逼格高,二来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反而是更简单一些。
而石墨烯也完美符合他的要求,制作简单,在国内就能完成,而且还能够给他提供大量的名声,说不定可以让他一举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这也是杜立鼎这么做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
一旦自己做成了这件事情,自己将来有可能就是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当然,也许事情没有那么顺利,说不定最后将向不会给他——不过那也没什么,反正他只要参与了,他至少打进物理学界就不成问题,以后他也可以宣传自己的重大贡献,把自己打造成热爱科学的形象了——这种事情别人拦不住他的,毕竟他可以靠着自己有钱,让媒体宣传自己。
而要是真的拿到了……那就更了不得了。
比起来物理学的奖项不好拿,数学奖项对杜立鼎来说可是容易的多。他手里就有不少数学论文,随时都可以帮他拿到大奖。要是真的他把两个大奖都拿到了,那就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双料获得者。
这样的人还没有出现过,即使是威腾也因为弦理论无法验证拿不到诺贝尔物理奖。如果真的第一个做到了,别说在国内直接地位升天,就是在国际上也是稀有动物了。虽然说在学界看来,可能这些东西还算不得什么特别了不起的贡献,也不会认为杜立鼎真的无人可比,但是这样的身份用来糊弄外行,在大众面前装逼已经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