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工智能与判卷标准-第2/3页





    更何况,人工智能在答题的时候杜立鼎也准备介入其间,这就增加了人工智能的理解能力。

    人工智能做题最大的优势在于运算能力超强,而最大的弱势就是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理解能力差,比如说,人工智能判断能力有限,他知道10-1=9,但是让他判断十个苹果吃了一个还剩几个就有些困难——因为它不一定理解苹果是什么。要是问他树上十只鸟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就更加困难了——这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的能力,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性。这样的理解机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正常的人工智能软件这一部分耗费的力量很大——但是现在,杜立鼎直接把它跳过了。

    人工智能理解力有限,但是人类本身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既然自己和智脑紧密结合,那么杜立鼎决定直接自己介入,在理解的过程之中人为参与,这无疑也是一个额外的帮助。

    杜立鼎要的只是考试的过程足够好,而不是一个更完美的人工智能软件。就像他要的只是上大学,而不是学习优异。他的这些选择有些投机取巧,不过这也无所谓了:他本来也是只注重过程,不在意结果的人。

    有了这两个优势,答题就已经简单多了。智脑和人类结合之后,利用人类的理解能力和智脑的运算能力,即使20年后也是超越一切的。这样的东西还去参加高中生的考试,根本就是拿着100级大号单刷新手村,杜立鼎估计了一下,自己的智脑程序完全完成之后,估计数学,物理,化学三门自己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杜立鼎就已经确定了这一点。在智脑的技术水准面前,人工智能没有多大难度可言,而在人工智能面前,高中的那点知识更是简单的如同笑话。让自己头疼不已的高考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被化解了三门,超越一切的科技就是有着这样的地位,能够轻松的扫平一切。

    除了这三门,剩下的就是英语和语文了。英语还好办,就算人工智能不成熟,杜立鼎自问熟悉了高考题之后应该不成问题。毕竟,高中的那点英语知识其实也就是个基础,以杜立鼎现在的的水平,他只要认真一点就绝对没有问题了。而且杜立鼎自己也觉得,要是真的凭着高考软件解决不了的话,那自己也不妨再制作一个翻译软件作为参考——反正这种东西他做起来简单无比。

    领先的科技面对落后的知识,就是这样的优势巨大。一种方法吊打不行,换种方法吊打就好了。

    相比之下,问题最大的反而是语文,毕竟这东西在杜立鼎看来近似玄学,别说是人工智能,就是原作者都无法解释‘鱼眼中诡异的光’是什么。人工智能本来就弱在理解能力,这样的东西拿去让人工智能做,也太难为人工智能了。

    好在,语文题也不是全都是这些,语文一样有基础知识,像是拼音,默写,错别字,倒是可以解决一下。把这些东西全都解决了,保证一份不丢,然后作文再好好写写,争取一个像样的分数,剩下的阅读就算是玄学也无所谓了。

    杜立鼎本来也不是想要各科都考满分,他要的只是650分而已。因此就算是语文还是九十多分也无所谓了。只要其他科目丢分不多就也无所谓了。人工智能辅助他完成绝大部分的工作,自己也可以再抽时复习一下考试技巧,有了这些,自己也许能够在高考里面保证650分以上,就足够了。

    至于说不敢保证更高,倒不是杜立鼎不信任人工智能,而是因为他不信任判卷老师。

    重新回到高中,杜立鼎已经逐渐回想起来了很多高中时候的事情,而对老师曾经说过的高考判卷,他也想起来了一些。他也发现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之后,也许判卷老师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2000年这个时候的高考阅卷在思路上还是比较贴近90年代的,为了体现出来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知道学无止境,因此就算是再好的卷子,也得找个理由扣点分数。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候阅卷的指导思想就是‘扣你分是为了怕你骄傲’——这样的标准之下现在这个时候的高考也很少出现满分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