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朱棣道衍偷听-第2/2页



    而汉王朱高煦,今日尾随这自家儿子也来到了社学,他在看到社学焕然一新时,同样一愣。

    不过他可没有心思想这么多,而是与之前那般蹲伏在讲堂竖起耳朵仔细倾听。

    傅林没有站在讲堂前方与朱瞻壑交谈,而是单手提起一套长凳,坐于朱瞻壑对面。

    “小朱啊,这几日可曾想到如何解决那个问题的答案。”

    听着隔壁细若蚊吟的声音,朱棣的眉头不自觉的皱起。这一点大大出乎朱棣他们的预料,本以为这教书先生会站在讲堂前方讲课,可是没想到他不按常理出牌,竟然没有在讲堂前方讲课。

    朱棣冰冷的眼神瞥向纪纲,纪纲顿时汗如雨下。

    “陛下,微臣该死,事先没有调查清楚。”

    不过好在细若蚊吟,但是还是能够清晰的听到隔壁的话语,朱棣冷哼一声,说道:

    “下不为例。”

    便转过头去,开始认真听对方有何见解。

    如果他不能说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解释,那他的后半辈子可就不会太过幸福了。

    道衍此时眼神微眯,似乎睡着一般,只有从他手中不停拨动的念珠可以看出,道衍的内心同样不平静。

    “傅先生,我苦思良久想出一策。”

    “有何策,说来听听,”

    “傅先生不是说过离大明千里有亩产千斤的粮食之地吗,将那些藩王迁过去如何,顺便也可以将那些亩产千斤的粮食带回来。”

    蹲在墙外的朱高煦一愣,这和当日自己所说的不一样啊,当日自己说的是,趁着正旦节,埋伏刀斧手。到时将藩王一网打尽,岂不美哉。

    都不需要花钱供养。

    坐在隔室中的朱棣听闻这个答案,明显一愣,在他的潜意识中,就不存在亩产千斤的粮食,更不要说那不存在的地方,看样子自己的皇孙似乎被他洗脑的不轻。

    该死。

    在旁的道衍同样眉头微皱,不过几息时间过后,道衍瞪大了双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虽然亩产千斤的消息不一定真实,但是消息真不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相信这个消息真实。

    道衍的心中很快就升起一个庞大的计划,那就是通过舆论,向外传播大明在外发现一块宝地,有着粮食,金银之类。就如同当初秦时宣传的蓬莱一般。

    如果不信,大可以派出一支船队,装上大量粮食,金银,从外面转悠一圈回来。

    看着满载而归的大船,由不得那些藩王不信。

    到时候则是可以吹嘘一番那地方的神奇,什么黄金白银遍地,粮食众多。

    只要将之展现出来,就可以领藩王信服。】

    而这时候,只要稍微表现出一丝皇帝对那地方不怎么感兴趣,那些藩王还不是趋之若鹜。

    到时候随便将之指引向一个地方,表面上可以说是开疆拓土,但是实际上却和发配差不多。至于藩王能不能存活下来,那就不是朱棣道衍所考虑的事了。

    大明藩王为大明开疆拓土,听着多么顺耳。

    见道衍面露喜色,朱棣一脸不解,难道这家伙信了。

    “少师为何发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