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成化十二年 文理双科探花李寻欢-第4/5页



        又一个多月后,熊猫儿顺利回到大明,此时已是成化十二年三月底,春闱已经结束,今科进士新鲜出炉。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二十三岁的李寻欢,在今年参加了科举,而且他参加的是文理双科考试。

        也许是天命如此,哪怕有着与朱见深的深厚私交,他还是没能高中状元,被朱见深点为双科探花。

        这让因李天心传功的缘故,没有如原剧情中一样早早去世,反而入阁为相的老李,和积功从地方廉政司,攫升到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大李,颇有些哭笑不得。

        因为当初大李参考,同样是考得探花功名。

        于是朱见深大笔一挥,亲笔提下“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的门联,倒也算是无上荣宠。

        不过老李和大李在放榜后,曾到礼部查看文理两科前三甲的考卷,结果发现状元和榜眼倒也名符其实,确实比李寻欢强上一些。

        虽说强得不多,但成绩摆在那,并无不公之处。

        因为如今的科举试卷,已经与以前不一样,不再是完全凭考官的喜好判定好坏,而是拿分数说话。

        考官的主观影响虽说并未完全消除,却也被降至最低。

        因为策问、诗赋、杂文这类题,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论文和作文,能拿多少分,会被扣多少分,还是得凭考官的主观判断。

        但其也有一套标准,考官即便要扣分,也得遵循一定规则,不能凭心意随意乱扣。

        墨义和帖经,则是被做成后世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之类的形式,这个无需考官去评判,按照标准答案判断对错即可。

        理科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看分数,因为数理化都是十分严谨的学科,必须遵循各种定律。

        比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那就是铁律,绝不可能变成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又比如一加一就是等于二,绝不可能等于三,任你如何巧舌如簧,也不能在数学题中,将一加一算出其他结果。

        这就是理科的严谨之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似文科那般弹性较大,同一篇文章在不同考官眼中,好坏对错也会不同。

        总而言之,李寻欢的探花功名并无问题,文科状元和榜眼的确有其独到之处,理科状元和榜眼的分数也比他要高。

        不过实际上,也有几位进士的分数,与李寻欢相同,但因他是所有进士中,相貌最出众的一个,所以才被点为探花。

        换句话说,颜值也是加分项,这让分数与他相同,但没他帅的其他进士,颇有些哑然无语。

        故此,老李探花、大李探花、小李探花,这父子三探花,算是板上钉钉了。

        ……

        然而就在熊猫儿夫妇归国,前往京师见朱见深时,李寻欢却被一封战书,给引去了张家口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