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一碧如洗1



    第一次会议后:大会结束后,整个汴京开始了制度革新。

    一个良好,高效的制度结构是管理天下的最重要的工具。

    因此在众多决定中,首先执行的是制度革新。

    其中除了重新划分权力,调动人员外,最重要的是裁剪不必要的官员。

    宋朝最大的特色就是冗官,往往一个官位有五六个人担任,这就导致了人员浪费的情况,形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皇帝为了世代文官家族,大量科举录取没有背景的新人与之对抗,达到分权的作用。

    但这种方式弊大于利,不仅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外,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开销,简直得不偿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这边革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段浩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段浩坐在上方:“这次会议的内容是解决军队臃肿问题。”

    自前几次筛选,段浩得到了近八万看着听话的兵马。

    听命令只是最基本要求,身体好也是段浩目前考核之一。

    “现在各营实行体能考核,各营择优选用,无论是体力不行,身体有疾,偷奸耍滑,不听从命令者一概不用。”

    “这次筛选没有人数要求,哪怕没有人通过,我也不要滥竽充数的家伙,我希望各位将领明白,谁敢对我阳奉阴违,我就让他尝尝生死符的威力。”

    一番威胁,让在座的将领心里不是滋味。

    我们都是一家人了,还防备我们,这也太不把我们当人了吧?

    段浩才不在乎他们这些人心里的想法,无论是朝中文官还是他面前的武官,都不过是他段浩维持现状的工具而已。

    虽然城中的制度革新动静很大,但那只是看着唬人而已。

    只不过是人员调动罢了,那些个文官手里的“生产资料”可是一点也没变。

    所以这些人都不是段浩的基本盘,他的基本盘是这数万的士兵,以及正在展开的大同会。

    待到他练出新兵,自然可以改变天地。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

    汴京的制度革新基本完善,同时段浩训练的大同军也组建完毕。

    “各位,这次的制度革新很成功,虽然期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效果显著,其中常书仁同治做的很不错。现在我们可以进行下一步革新了。”

    “接下来,我们将实行资源大同化,由内阁执行统筹,监督寺,检查寺,军机处合作协助。”

    “该进程将在四个月内完成对汴京的社会革新,将资源大同化。”

    “总共分两步走。”

    “第一:政策执行前去一个月进行制度说明,军机处负责守卫汴京,防止犯罪人员逃跑。”

    “第二:统筹所有生产资料,进行大同制革新。”

    很快,随着段浩的政令下达,内阁中的宣传司操作起来,他们安排大量人员挨家挨户的进行制度宣传。

    宣传司里的人全是段浩用心选出来的,他们大多是书社里的学员,并且用着为国为民的人,在执行新政策上不是那么抵触。

    宣传司的工作不单单是宣传政策,还有学习大同思想,宣传大同理念的责任,他们是段浩的同治。

    这个世界上不仅有贪得无厌的商人,喜欢权势的官员,也有希望实现大同的有志之士。

    有这些人的帮助,段浩在之前的革新中少了很多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