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目光收回-第5/7页
于是,大力发展宗教事业,于是大力开发旅游事业,于是造福于民,一切都有了归宿和缘由。
庙还是那座庙,人却早已换了人。
73
关于庙,你看到了多少,你看不到的又有多少。
那些深藏的庙宇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大雄宝殿,听起来很酷的名字,几乎每个大一点的庙宇都会有,那金光闪闪的所在,那金光闪闪的塑像,究竟向我们诉说着什么。
自古以来,庙宇的大小便是衡量一个主持甚至普通和尚的身份和地位的主要象征。名山名寺名人,从来都是富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那些在宗教史上留下英名的也多半来自如雷贯耳的寺庙。
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多少响亮的名山,多少响亮的名寺。佛教和道教,几乎占据了我国的大部,基督虽然也遍布每个城市和乡村,但其影响力依然无法与道佛相媲美的。
有的庙宇很小,只是几间小屋,蜗居在一座小山上,甚至在一个山脚。但如果那里有一个名闻遐迩的高僧,也会让人们肃然起敬。千百年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便是这个道理。
青灯黄卷木鱼,一切是多么神秘莫测,又多么酸楚凄美。
放下一切,无欲无求,果真能够做到么?穿行于庙宇中,看金碧辉煌的所在,我依然感到了无限的孤寂。
一棵柳树,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站立,漠然的神情,面对过往行人,面对辽远天空。
74
曾在金陵呆了几年,很多庙宇也都去过。灵谷寺、鸡鸣寺、栖霞寺、白马寺等,都曾不止一次去过。但真正给我留下印象的还是那若有若无耳朵清凉寺。
清凉山公园并不大,因为交通方便,在六路公交站的终点,所有前去游玩的人并不少。公园不大,但内容却十分丰富。除了为纪念明代的书画家龚贤的扫叶楼之外,还有几个别具一格的场馆。比如中华根雕馆,中华奇石馆,还有蝴蝶馆。应有尽有的蝴蝶标本,让你在短时间内便领略了彩蝶飘飞的至真至美。而奇石馆的石头也是千奇百怪,令你目不暇接。根雕馆并不大,却云集了众多的名家之作。所有作品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但这些都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片竹林和白果树林。炎炎夏日,在竹林边缘,便会感到沁入心扉的凉意。穿行于竹林的小径中,听鸟鸣虫叫,说不出的惬意。夕阳西下,端坐于白果树林间的草地上,怡怡然,忘却世间所有烦恼。彼时彼刻,只有草地只有树林只有阳光。
公园的深处还有一个花园,五彩斑斓的花朵,将那里映照的美不胜收。而红衣少女的笑容,也曾在那里飘荡,让我心波荡漾。
传说中的清凉寺,刚刚筹建,,却给了我很大的想象空间。当年看《鹿鼎记》,便有清凉寺,好像并不在宁,但不管如何,我还是想一睹为快。
我曾经许多次来到清凉山公园,在那里久久地流连。也曾不止一次踱步来到清凉寺,但始终没有看到它完整的造型。
清凉寺一直存在于想象之中,精致唯美,那将是一个温馨的所在,那将是一个美丽的所在,那将是一个忘情的所在。
75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如此痴迷于清凉山,当然也十分记挂清凉寺。我甚至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念头,就是百年之后,能够安葬于此,即便是衣冠冢也行。
我久久地在扫叶楼的前面徘徊,仿佛看见那位老人,挥动扫帚的样子。落叶是扫不尽的,正如世间的尘土,正如心中的欲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