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景:《春明晚报》旁的“记忆咖啡馆”内-第2/3页
    
    江一梅:“淳于老师,抗美援朝战争停战都快70年了,我们报纸的收藏版上是否可发一些抗美援朝的老照片?我很想把我小姑姥姥年轻时当志愿军卫生员的照片发出来,再配上一段曲折的故事。”
    (淳于兰的心情很沉重)
    淳于兰:(对江一梅说)“你讲的故事太震撼我了,你让我好好想一想。”
    (淳于兰喝着咖啡,很仔细地想了许久。这才抬起头对江一梅说)
    淳于兰:“照片可以发,文字就介绍到你的小姑姥姥立功受奖吧,现实中的结局太沉重,还是不写的好。”
    江一梅:(争辩说)“但是,这个故事很真实啊。”
    淳于兰:(很有城府地解释)“不是所有真实的故事,就一定要原封不动地搬到报纸上,报纸有时要考虑宣传效果。你还年轻,在新闻的道路上还要经过很多沟沟坎坎,你慢慢就会明白的。”
    (她得知江一梅爱看张爱玲的小说,又补充道)
    淳于兰:“张爱玲曾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她在《花雕》一书中说‘笑,全世界便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江一梅望着淳于兰,有些不太明白。)
    淳于兰:“我说的话,你不一定都要明白。有时,你只需要知道人们的观点,而不必都要搞个明白。正所谓:江湖一点通,说破不值钱。”
    江一梅:(显然还有些不服气)“我是希望人们不能忘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淳于兰:(安慰她说)“奥地利作家阿尔德里奇曾说过一句名言‘抚平心灵的皱纹,等于青春永驻。’”
    (江一梅这次听完,没有马上表态,而是静静地听着和琢磨着,慢慢地喝着她的那杯咖啡。淳于兰很喜欢江一梅这样的年轻人,遇事他们不是固执到底,而是喜欢和你交流,喜欢倾听,喜欢思考。)
    江一梅:(抬起头对淳于兰说)“你觉得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是不是缺点什么?”
    淳于兰:(不客气地说)“你们最缺少的是生活的智慧。”
    江一梅:“那么,我们如何获得生活的智慧呢?”
    淳于兰:(喝了一口咖啡,慢慢地说道)“生活的智慧可以靠时间和阅历获得。当你花了足够的时间,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人情自然练达,世事自然洞明。”
    江一梅:(俏皮地)“唉,照你这么说,我们阅历有了的时候,人也老了。淳于阿姨,有没有让年轻人快速拥有阅历的方法?”
    淳于兰:(解释说)“当然有了,读书啊!读书是获取间接经验最好的方法。阅历是你的直接经验,要靠时间换取;读书能让你获取间接经验,只要有好的读书方法,你就能较快地获取间接经验。”
    江一梅:“书都是间接经验吗?”
    淳于兰:“所谓书中的间接经验,其实也都曾是作者的直接经验,都是作者靠时间和阅历换取的。读书,学习别人的间接经验,能让你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长。”
    (淳于兰说这番话时,她发现江一梅听得非常认真。)
    江一梅:“你在我这个年龄爱读什么书呢?”
    淳于兰:(想了想说)“时代不同了,我们那时喜欢读《谁是尼赫鲁的继承人》《赫鲁晓夫主义》《苏维埃人剖视》《斯大林时代》《第三帝国兴亡》《你到底要什么》《多雪的冬天》《血与沙》《基督山伯爵》《飘》《德伯家的苔丝》《当代英雄》《田中角荣传》等。当然,还有三言二拍和《红楼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