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景:BJHD区白石桥附近的“名竹茶楼”-第7/8页
于木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江小姐,本人于木,只是爱好收藏而已,谈不上什么‘家’。”
“哪里,你收藏的那些翡翠翎管,让我姥爷馋死了。”
(江一梅真是年少,一点都不给她姥爷留面子。)
白面书生:“一梅,你真是个记者,把家里的事揭个底朝天。”
于木:(这时出来给江一梅解围,他对诸葛瑜亮说)“你当年在莫干山剑池旁和我谈的那些养生之道的学问,又经过30多年的锤炼,想必是更加纯熟精到了。”
诸葛瑜亮:“养生的关键是知足常乐,‘好心情’抵得上一切养生手段的总和。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心常静则神安宁’,《黄帝内经》上说:‘思虑伤心脾,怒伤肝’,说明情绪异常,皆有所伤。”
(诸葛瑜亮很是知趣,顺着于木的思路,巧妙地转移了话题。)
于木:“在现实中,人要真正做到知足常乐很难。”
诸葛瑜亮:“我常告诫子女:‘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身外之物,何苦孜孜以求。’心田似海,‘让’一招不亏;海纳百川,方见容天下之人。”
(诸葛瑜亮回答这些问题,轻松愉快,游刃有余。)
于木:(接着诸葛先生的话茬)“《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国历代医学名家都把这段话视为应当遵循的长寿秘诀。据史书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为102岁,宋代名医成无己为93岁,明代养生学家冷谦竟然活了150岁,清代名医薛雪89岁。可见自古名医多长寿实非虚言。”
(诸葛瑜亮频频点头,很是赞许于木的话。接着,他说)
诸葛瑜亮:“养生要多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医学名著,不要被一些现代庸医的奇谈怪论所迷惑。”诸葛瑜亮挺直了腰身说。
淳于兰:“中国古代的哪些医学名著值得一看呢?”
诸葛瑜亮:“你至少要读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晋代葛洪《养生论》、唐代孙思邈《枕上记》、清代龚廷贤《延年良箴》。如果要了解古代人的房中术,可以看看当代人翻译的《中国古代房内考》;想知道饮食养生之术,可以读读《饮膳正要》,这是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于1330年撰写的,堪称中国第一部关于营养、食品疗效、食物疗法的专著,强调预防为主,食疗保健。”
(诸葛瑜亮真不愧是养生高手,谈起养生之道如数家珍。)
于木:(有些好奇地问)“你搞茶楼,是不是也和你的养生理念有关?”
诸葛瑜亮:“当然,饮茶是我一生所好。记得90岁高龄的总司令曾写过一首饮茶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时时饮,延年可益寿。’古人饮茶长寿者数不胜数。唐代有一位130岁的高僧,唐宣宗问他长寿的秘诀,他回答,平生酷爱饮茶而已。”
于木:“我是饮水疗法的践行者,但我也酷爱喝茶,只是没有诸葛先生这么讲究。”
诸葛瑜亮:“我这也是为了做生意穷讲究,其实开水冲茶,喝喝就好。你们知道‘茶’是什么意思?‘茶’字拆分开来,是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常喝茶可使人的寿命超过‘茶’之数。”
(说完,诸葛瑜亮朗声大笑了起来。)
于木:(不乏打趣地说)“呵呵呵,看来,你这小茶楼,我以后要常来哦。”
江一梅:(高兴了)“欢迎于木大收藏家常来我们家茶楼,我很想听你讲些收藏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