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景 BJ拉宾斯基饭店二楼多功能厅外咖啡吧-第3/4页



    第58景:《春明晚报》10楼社会周刊办公室内

    第59景:《春明晚报》社二楼食堂

    第60景:《春明晚报》10楼社会周刊办公室

    第61景:BJ海淀五道口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

    第62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中型贵宾接待室内

    第63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大堂的一个茶座

    第64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一楼大厅和二楼“夏”茶室

    第65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一楼大堂

    第66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一楼大堂的一个角落

    第67景:诸葛氏药茶养生会所一楼大堂

    第68景:《春明晚报》二楼的社会周刊部“大学生新闻实践工作室”

    第69景:首都机场3号候机大厅10号地铁站

    第70景:乘坐斯科特小面包车前往武夷山的茂林宾馆的路上

    第71景:游武夷山天游峰

    第72景:武夷山茂林宾馆餐厅

    第73景: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

    第74景:武夷山桃源洞

    第75景:BJ五道口药茶楼

    第76景:五道口药茶楼一楼大厅

    ......

    序诗(或旁白)

    (致词人上——或旁白)

    致词人:我们的戏发生在BJ,曾经的六朝古都,一个美丽的城市。现为新中国的首都,建国73年来,BJ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剧讲的是BJ新闻圈的故事,透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反映活跃在新闻界的一些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观察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的知识分子,往往能透视这个国家的古往今来,看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是这部剧的名字,可能人们看后会说,为什么不叫《京城新闻圈风云录》?那样不是名子会更响亮一些吗,更吸引读者嘛?

    BJ有几百家新闻媒体,记者编辑有好几万人。这个队伍实在有些庞大,写他们的风云录,仅靠一部剧,有些承担不起。

    所以,这个故事只好从几位爱好清代翡翠翎管的记者写起,稍加点染,拉拉杂杂,写成一部剧,掀起首都新闻圈的一角,探窥其中,拾一两件宝贝出来,抛砖引玉,为后来者作嫁衣裳。本剧作为第一部专门描述首都新闻圈的长篇故事,有了这个第一,作者就可以满足了。

    (致词人下——或旁白结束)

    第一幕

    第1景:BJ拉宾斯基饭店二楼多功能厅外咖啡吧

    (那是一个周六的下午,BJ《春明晚报》记者淳于兰慵懒地靠在BJ拉宾斯基饭店二楼多功能厅外咖啡吧的沙发上,等待着参加云梦泽国际拍卖公司举办的“林白先生收藏清代翎管专场拍卖会”。她随意翻阅着手中王浩沅先生写的《清宫秘史》,习惯性地翻到353页,那上面详细介绍了十一王爷给嘉庆皇帝呈上的一张和珅被抄家产的清单,她情不自禁的念道:)

    淳于兰:“和珅被抄家产中,有祖母绿翡翠翎管十一个,翡翠翎管八百三十五个。”

    (念完,淳于兰把胸前佩带的翡翠翎管拿在手中细细品盘。在她端起一杯卡布其诺咖啡正准备喝一口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桌前,不知何时来了一位中年男士,他中等身材,微胖,穿着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兰的确凉中山装,发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流行的“一边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