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淳于兰《春明晚报》专辟收藏版 上官家聚会于木、马老侃吃喝-第4/7页



    在于木的白色小奥迪车上,马老告诉淳于兰,上官住在香山脚下。

    车子穿过中关村大街一直往西,在香山东路“甲5”号院的栅栏门前停下。院门不大,只容一辆汽车进出。从门里走出一位中年人。于木摇下车窗和他耳语了几句。栅栏门开了,车沿着一条枫树林荫道继续往西,在一条小河旁的小型停车场内停下来。大家下车后,走上小河边的一个弯弯曲曲的木栈道,栈道足足有100多米长,经过一个小型的高尔夫球场,通向一座3层小楼的门前。楼门很高,最上方悬挂着一个木匾,上书“香枫有禅”。淳于兰想,这就是上官先生的私宅了。

    吱的一声,大门从里面开了,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微笑着迎接一行人进门。

    进门后淳于兰才发现,原来大家站在一个巨大的室内平台上,还要往下走几个台阶才能到一楼大厅。大厅足有400多平米,在厅的四周,有一个小型放映厅,一个放了3张乒乓球台的乒乓球室,一个小型酒吧,酒吧旁是一个摆着5排储酒架的酒窖,储酒架上摆满了各种法国香槟和法国红酒。

    在大厅稍事停留后,那位中年妇女带着淳于兰等人沿着楼梯往上走,一直到了顶层的玻璃花房。花房大约有10米高,很大,中央是一条弯弯曲曲的人工小河,河的两边种着芭蕉、月季、荷兰草、格桑花及一些淳于兰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在花房的西边,有一个中式凉亭,凉亭的中央是一个黄花梨木圆桌,圆桌旁是六个黄花梨木墩。一行人在凉亭里落座。

    淳于兰坐在黄花梨木墩上兴奋地等待着上官先生出场。

    这时,那位中年妇女把于木叫到一旁低声私语。

    一会,于木回到凉亭里说:“上官先生有事刚走,让我们等他一会。”

    呵,这个上官先生,成诸葛亮了,难道还需我们三顾茅庐?

    淳于兰心里很不爽,然而嘴却微笑着,等着呗!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从花房的东头走过来一位花白胡子的老者,他中等身材,穿着一身月白色布料的中式常服,微笑着和于木等人打招呼。

    淳于兰想,上官先生终于亮相了。

    这时,于木起身说:“上官先生请大家先吃点饭,他饭后赶回来和我们见面。”

    看来,这位老者还不是上官先生。

    众人和老者一起,来到一楼大厅的饭堂,只见一个圆饭桌已经布置好了,台布是淡黄色的,上面有月白色的抽象线条。

    老者请淳于兰等3人落座,先吃点凉菜,他到后面厨房去布置饭菜。这时,于木才告诉淳于兰和马老,这位老先生是上官先生的家庭厨师。

    淳于兰用桌上小盘中的方毛巾擦了擦手,端详起桌上的凉菜。凉菜一共4道,潮州拌凉瓜、杭州酥鱼、苏州油焖笋和俄式首都色拉,中西搭配,看着让人眼馋。饮料是云南竹筒米酒。

    淳于兰已经忍受不住饭菜的香气了,她看着于木,问是不是可以开吃了?

    于木笑着给淳于兰斟了一杯云南竹筒米酒,又给马老斟了一杯,他举起杯子说:“幸会、幸会,开吃吧!”

    淳于兰一口气喝了半杯云南竹筒米酒,香甜可口,味道宜人。她又把筷子伸向苏州油焖笋,那笋尖焖得通体焦黄,吃起来脆香汁浓。

    于木和马老看着淳于兰,相视一笑,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筷子伸向杭州酥鱼。于木说:“这酥鱼可是上官先生招待贵客时才上的菜,据说是上官先生老母亲当年的拿手菜,是从南宋时的祖上传下来的,我今天也是第一次吃到。哦,味道好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