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落脚柳叶园



    三场比试结束,一行人返回州城,队伍浩浩荡荡。

    路上东方皓月、周九郎、马奉仙、马青青四骑并行,东方皓月与马奉仙二人交代完毕便带着周九郎回城南庄院。

    马奉仙二人则跟着队伍回城,到了城中,二人与刺史刘晟等人辞行便返回住处,马奉仙在城西有一处宅院,占地不小,却没有半点奢华之感,仿佛寻常农户。两人牵马从后门入,左侧有一片菜园、右侧是马棚柴房,还栽了几棵侧柏和银杏,前院有房屋三座,共五名仆人,其实是一家五口,若是不相熟的还以为他们才是这宅院的主人,二马倒像是客人。这五人是马奉仙父亲早年从别处收留的难民,一直安置在此处服侍马奉仙和马青青,也陪伴了他们的成长。一名二十多岁的男丁是管家的独子,把马匹牵到马棚,添置草料。一名妇人带着一个十**岁的丫头正在烧饭做菜,管家是个五十岁左右的高大男子,见到二人归来上前见礼,说着一些琐事。

    吃完晚饭,马奉仙将众人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明日将要远行,不知何时才能返回。这一家五口都是忠厚之人,十多年来打理马府也是尽心尽力,这一听两位少主人要走心有不舍。马奉仙叮嘱他们只管在此居住,当做自家一般,宅中一切随意取用,随后又取出八十贯钱,将其中五十贯交给管家,管家连忙推辞,说这些年蒙主人照顾也积攒了一些钱财,不肯收下,马奉仙一合计,取回两十贯,将三十贯强塞给男丁,叫他改为编户后娶个小娘子,这些钱虽然不够,但是好男儿需得自谋生路,今后就得靠自己了。最后面站着个杏眼柳眉的年轻女婢,是管家长女,眼波流转却一言不发,她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马府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吩咐完毕后,马奉仙二人开始收拾衣物,准备明日启程。

    马奉仙和马青青各种在房中回想这两年来在城中的日子,除了骑马射猎,到各个军营找人切磋,实在想不出还做过什么,简单概括就是“乏味!”,在边军的日子虽然清苦,可战场才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如今又有机会重回军营,哪怕是从骑卒做起......

    第二日天还未亮就有骑卒送来各种文书碟薄,刘晟作为一州之主安排这些事儿自然不在话下,还有一个包裹装着百金,骑卒说这是城西马贩退回的马钱和刺史的赠金,正好凑够百金。马青青接过包裹和文书,交给管家一部分,告诉他们已经改为编户不再是奴籍,又给了数十金让他们做些买卖度日,管家带着家眷跪地便拜,感恩戴德。

    一切安排妥当,二人牵马直奔城门,或许只是不想让人知晓行踪。

    “四哥,明天去郑州当真不带着马匹吗?”周九郎问道。

    “此去郑州要过仪、麓、泽、怀四州,行程千里,带着马匹太过显眼,咱们快马直奔郑州,还有其他事要办,我看马奉仙心思沉稳,马青青虽然看似鲁莽,实则粗中有细,况且二人武艺不弱,护送马匹应该无碍,此处与夏州相距八百八十里,州城不多,疾行赶路,若无意外三四日可到,况且在这河东道内,即使出现纰漏,遗失了马匹,咱们的暗桩也能及时通报,这也算是对他们二人的一个考验。”

    “好吧。”

    翌日天蒙蒙亮,东方皓月和周九郎出发赶路,一路就疾行了八百里。

    两人在小雨中策马狂奔,不一会儿,雷电交织,雨流入瀑,此时已是人困马乏,不宜赶路,不远处有个小店,两人便在此歇脚。

    小店不大,三间草屋外置两个凉棚,避雨的人不少,掌柜是个老翁带着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忙里忙外,屋里已经坐满了人,东方皓月和周九郎便在凉棚坐下,向伙计要了二斤绿蚁,三斤羊肉,六个蒸饼和四个胡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