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2/3页



    “当然有,因为我跟你一样辛苦。我们是彼此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说。

    我更加惊讶了,迫不及待地问:“为什么?“

    “因为你学习成绩优异,而我成绩平平,所以,你是我榜样。“她说。

    在听到她说这些话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小时候的我身上有什么值得大人们称道的地方。我唯一的优点,也被我母亲认定为是下功夫的结果。她时常说,只要你稍一松懈,学习成绩就会直线下滑。对此,我除了时刻抱有紧迫感以外,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有任何值得骄傲地方。

    她的话又将我拉回到童年那种不愉快的比较之中了。我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以为我忘记了,但是当她提起的时候,那种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

    “那又如何?“我有些不耐烦地说。

    “那就是我被逼上名校的原因。你知道的,当时我的中考成绩,根本够不着上鱼跃中学。“她说。

    “我知道,但是借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只要成绩不是太差,都选择这种方式上学啊。难道这有什么不好吗?“我说。

    “因为,“她正准备说话,我打断她,接着说:“我虽然成绩好,可我还是没资格上名校!”我能感觉到我说话时的怨气,就好像姨妈们当年也应该帮助我进入那所学校似的。其实,在我小时候,这种感觉就很强烈。我总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姨妈们和舅舅、母亲都是一样的血缘关系,却始终做不到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的孩子。

    “因为那不是我的选择,而是他们的。他们觉得我上名校的话,学习成绩就会慢慢好起来。他们说你即使不上名校,也能考一所好大学。但是我不一样,我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需要被感染、被督促、被引导。你不需要这些。你自己就可以督促你自己,你自己就是自己的引领。”她说。

    她的这番话,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讽刺。虽然我知道那不是她的本意,可我还是很不高兴。

    我苦笑着说:“结果呢,我差点没考上大学。”

    至于她谈到的自我督促和自我引领的问题,我更是不想谈论。因为我知道我唯一的动力,就是我母亲以她为参照所带给我的紧迫感,以及我自己为了超越她所拥有的一切而做出的努力。

    在我遇到李莫尔之前,我的人生一直充斥着被动和竞争。我一直都过的很疲惫。幸亏我遇到了他,我才从这种毫无意义的比较中解脱出来,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在永不餍足的生活中找到一种自洽的方式。

    “你唯一的缺点就是心理素质太差,要不然你一定可以上很好的大学。”她说。

    “即使上了,又能怎样,我不为此感到遗憾。”我用一种不屑的语气说。我的这种态度既是针对我自己的,也是针对她的。我为自己曾经几十年的盲目追求感到可笑,也为她在我们都三十几岁的时候,还在谈论这个问题感到可笑。

    我几乎有些受不了了,极为不耐烦地说道:“你究竟要说什么呢?”

    她看出了我的厌烦,但是她没有因此而转换话题或者就此打住。她心平气和地说:“我要说的是,过去可以决定现在,现在又可以决定未来。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地被裹挟进一种因果中,发展自身、拓展生活。”

    “所以呢?”我说。我觉得她有些故弄玄虚。当我说话时,我希望她能感觉到我的情绪,就此结束我们的对话。

    但是她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一脸严肃地说:“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有必要认真谈谈了。你不能再这样颓废下去了,这样很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