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山中剑影
正是绿草如茵,踏春时节,看着阳光明媚,青山绿水间,野鸟翩飞,远近山岗上,花朵绽放,两人心情大好,陈民深便发感概,吟诵起宋人陈著的一首诗作:
一声唤起便成春,向日庭台总可人。
本与东风旧相识,一回相见一回新。
茂之听了玩心顿起,戏作几句:
本与东风旧相识,城南小陌又逢春。
一回相见一回新,桃花如今更可人。
民昇又念一首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茂之略一思索,又戏道:
退步原来会向前,低头能见水中天;
倒骑未知心地远,手把青秧入梦田。
二人互嘲,自得其乐,不觉声音渐高,惊动路边草棚中几位行人,其中一位灰衣客面色沉静,抚须望向茂之,若有所思。这时,只听蹄声得得,几骑快马飞驰而过,滚滚烟尘扬了二人满头满脸,民昇挥手喝骂不已。茂之笑劝道,改天咱也学学梁园三剑客,一起“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说罢二人大笑向前。
原来这七峰岩,是城外的一座寺庙,据传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当时峨嵋山有位高僧云游至此,见这里岩谷空旷,风光旖旎,于是搭建草堂,收徒传教,一时名振江南,后得到玄宗皇上的称赞、扶持和御封;自此之后,历代高僧辈出,香火鼎盛,游客如云,晨钟暮鼓,化度十方。
远远的就见山林幽静,古木参天,进得寺内,有株植于唐代的古铁树,虽经千百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仍然枝繁叶茂,遒劲翠绿,树干犹如那龙脊一般,似一条千年老龙盘曲在此,茂之笑道,能在这树下参禅打坐,闻道修行,此生足亦。
两人慢慢上山,来到主峰下一个岩洞,宽敞明亮,曲径通幽,边上翠竹古树,遮天蔽目,又有山涧清流,匹敌练也似直挂下去,茂之感叹,好一个福地洞天。民昇道,这是仙人洞了,据说有千年牡丹生长在洞穴之上的悬崖间,只是寻常难得见到,传说是崔自然、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宝地,也是八仙常常聚会之处;茂之见洞内乳泉滴沥,钟乳石笋绚烂璀璨,或耸立,或倒挂,似兽似禽似仙似神,形态各异。
顺着山道,两人边看边走,民昇介绍,这寺历史悠久,自唐已来历代名人名家纷至沓来,留下许多游历诗作。
两人一路评点,一路互嘲,民昇逗他,怎么样,茂之兄再来几句?正叉腰感概的茂之并不答话,略一思索,大声便道:
七峰岩前云雾中,仙人洞下水常流;
雁过风雷颜色动,漫游醉卧梵王宫。
民昇听罢,鼓掌叫好。
这时,只听短促清脆的声响传来,二人细听似是铁器,又不能断定,正疑神间,有几条身影在山林树间闪过,惊的二人神色谔然,且行且顾,再无闲情看景。
进得寺院,二人放下心来。见它占地颇大,有房近60间,常住僧众十余人。两人来到正殿上香,茂之想着这趟船米顺利的话,能获不少的利市,于是朝功德箱中多放了几百铜钱。
出来各处闲逛,转过一个庵堂,看见走廊的栏杆上,有个丹黄色贴身单衣系成的包袱,老远就见庵堂内有个青衣女子正瞻拜祈祷,又掷茭问凶吉,不久即叩头离去;茂之只见其侧脸和背影,直转过月洞门去,回过头才觉那包袱还在原处,知道是那女子遗忘了,想追去送给她已是不见踪影,茂之料她定会再来,于是就把包袱收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