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节《春菩萨》-第3/5页
进入景区,沿途美丽的鲜花布满两旁,让人心情愉悦。游客脸上荡漾着笑容。
登上第一座峰火台,极目远眺,长城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蜿蜒曲折。高山层峦叠嶂,悬崖耸立,峻岭幽谷,蔚为壮观。
当几人爬到北五楼,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几人停下小憩。
子渊问:“姐夫,再上几楼即好汉坡,也是制高点,‘不到长城非好汉’处。还爬吗?累了我们就回去。”
子渊又问姑和姐;“姑、姐,您们累得厉害吗?不行就回。”
秋生望着姑和春妮说:“再坚持坚持,继续爬,当回好汉,姑,春妮,你们说行吗?”
姑和春妮异口同声的说:"行!爬!”
好汉坡,斜度应该在四十五度左右,遥望着观日台,几人奋力攀登着。
终于站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累并快乐着。子渊请游人帮忙给合影留念。
坐在BJ烤鸭店,吃着色泽红艳,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醇厚的BJ烤鸭。喝着牛栏山二锅头酒,周身的劳累仿佛一扫而光。秋生暗想:世上竞有如此的美味,如此好喝的酒。
车停在北大燕南园一两层小楼前,门前和楼后有一宽阔的庭院,花草繁茂。
松柏环绕,翠竹掩映的燕南院,闹中取静,自成一个幽静的所在。有几位柱杖缓行的老人在甬道上漫步,几位行人走在色彩斑斓的小路上。
子渊领着几人走进两层小楼,几人手中提着送给甘教授的土持产:花生、绿豆、地瓜、粉皮、香油等。
甘霖未在家,甘教授及夫人从沙发上站起,迎接远方的客人。
甘教授六十多岁,身材硬朗,两鬓斑白,脸色红润,少有皱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中充满慈祥温和的目光,看似只有五十多岁。
甘教授先对文涛夫妇说:“我常听子渊提起你们,是你们经常支助照顾他们一家,才有子渊的今天。”
文涛说:“我们和子渊是一家人,这些都是应该的。子渊的成就,全凭甘教授的教导。甘教授不嫌弃子渊贫寒出身,接纳为婿,我们应该感谢甘教援。”
甘教授说:“我真么会嫌弃子渊出身,我也和子渊差不多,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认准的是子渊做学问的韧劲。”
甘教授又对春妮说:“如果没有你这坚强的姐姐,文渊是不会出息的,你为国家培养了一位优秀的人才。”
春妮说:“是甘教授地培养,甘霖不是把更优秀吗?您把这么优秀的女儿送到我们楚家,我们应该感谢伯父伯母的深情厚意。”
甘夫人已退休在家,开始坐在沙发上,微笑着听别人交谈,等子渊把几人介绍给甘夫人后,才互相问候。
气氛融洽,谈笑风声。又聊起子渊的进步,这可触到了甘教授的痒处。
甘教授一脸自豪的说:“子渊明年就要评为教授了,就可独当一面,任务更重,既要授课,又要带研究生,还要进行科研项目。”
子渊说;“还望导师进一步指导,教诲。”
甘教授说:“还喊导师?"
子渊脸一红说:“喊导师习惯了,爸,以后记下了。”
文涛说:“甘教授,子渊做科研项目还要在您指导下。”
甘教授说:“现在还指导,等我退居二线,这项目的重担就全落在子渊身上了。”
甘夫人又向春妮询问了子毅、子霖的情况,春妮向甘夫人简单介绍了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