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节《春菩萨》
有希望就有动力,看到希望的社员们砌窑的、起石头的各行其是。虽然人们饥肠辘辘,但未影响干活的劲头。
一时间,大锤击打钢钎得叮当声,崔师傅指挥人们地吆喝声,几个年轻人欢快地歌唱声,汇成一股动听的交响乐。现岭队长搬着石头,喜笑颜开,心都醉了。
第一窑石灰成功出窑了,纯白的石灰块在搭起的防雨棚中堆成了小山。人们欢呼着,跳跃着,臉上的笑容像花朶般綻放
现岭成为全公社生产自救的模范人物。
崔社长带领各村支部书记,部分生产队的队长在石灰窑前召开了现埸会。号召大家要像现岭一样,搞好生产自救,以挽救大旱绝收带来的部分損失。
出窑的石灰质量好,绝少烧不透的,石灰几天即销售一空。一月烧出三窑,崔师傅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传授给了振旺,队里举行酒宴欢送崔师傅。
除逐步归还货款外,社员分到了玉米、瓜干等粮食,虽不能吃饱,但饿不死了。
春妮白天编席,晚上去淑云婶家纺棉花,抽空还要掐辫子,一刻也不停息。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再長出两只手来。
七月下旬的一天,晨起即闷热难耐,人们呼吸都感觉十分困难。成群结队的蜻蜓都飞得很低,引的孩子们拿着扫帚追赶着。蚂蚁列队忙着搬家,燕子也穿梭式地飞行看,有经验的老农都说,这是要下大雨的征兆。
下午,乌云从西北边际涌来,沉闷地雷声由远至近,瞬间,狂风大作,随着一声震耳欲聋地霹雳声,一串串雨点铺天盖地倾盆而下。这是苍天看到痛苦不堪的黎民百姓遭此劫难落下的眼泪。
欣喜若狂的村民,有些站在雨中,任凭暴雨洗礼,有些跪在地上,双手伸向苍天,默默祈祷着:苍天终于开眼了。
这雨下起来还没完没了,大一阵小一阵连续下了三天二夜,苍天仿佛要把多半年欠下的雨水补回来。村内积水,田野里一片汪洋。
俗话说:‘先旱后淹,两手摸天’,虽然田野里已无庄稼可淹,但河水暴长。几里地外的大汶河,水和河堤平齐,随时有决堤危险。这万一要决了堤,下游的村民绝对无路可逃。
周围村的村民,日夜奋战在河堤上,用麻袋、布袋等凡是能穿土的东西,装土后背上河堤,沿堤层层堆高。
人们的身上全都是泥水,脸上泥和汗一块向下淌,分不清谁是谁?
晚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人们地呐喊声,河水地怒吼声,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更使人焦虑不安。
人们又纷纷无奈祈祷着,苍天啊!别下了,可怜可怜这一方黎民吧!
天晴了,公社及时召开各大队及生产队干部会议。
崔社长布置雨后生产自救计划及任务;要求各生产队抓紧时间播种荞麦。除种荞麦的地块外,栽种白菜、播种胡萝卜。尽量弥补损失,使社员们,能安全越冬,各村支部要保证村里不饿死人。
春节到了,这一年的春节决无一丝喜庆气氛。分到手的荞麦和蔬菜已基本上吃光,过春节吃水饺成为奢望。
人们暗暗思量:春节好过,春难熬啊!漫长的春季,不知能不能熬过去。
全村唯独三队,每人分到半斤白面,二两猪肉,十斤玉米,还有瓜干,萝卜干等。别队的村民,眼巴巴瞅着三队社员往家领东西,两眼冒火,馋涎欲滴。
春妮家里,年三十,把爹娘牌位摆在桌子上,摆放着三碗供,烧上香,姐弟四人跪倒在桌前给爹娘磕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