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栽赃旧把戏



    资金问题得到了落实,EAP项目的推广便按照既定的计划顺理成章地进行着。在此期间,金玉所负责的刊物也在紧张地筹备着,刊号已由单位出面帮助解决,只要内容确定,即可面向市场发行。依据自己对国内企业的了解,我写了一篇预测EAP在国内将拥有巨大市场空间的文章,准备在金玉的刊物上刊发。在文章中,我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企业EAP服务将对企业带来的作用。当然了,作为刚创刊的一份刊物,我非但不会收取刊物一分钱的稿费,反而以软广告的价格,向金玉支付了费用。虽然,在我的项目推广中,这只是一笔非常小的费用,但对金玉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了。

    调周若暄过来帮我,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自各项目的责任人确定之后,唯有我这个项目在进行着,并且做得是风生水起的,所以,我的申请自然得到了韦煜恒爽快的批复。而周若暄,也可能因为周海已向她说过与我的关系了,对我的态度也不再那么冷淡了,尽管有时候空闲下来,还是会黯然神伤地坐着发呆。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让她去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她,虽有些不情愿,但总会顺从地去做。

    笛卡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心理学的研究上去了,他对此安排似乎比较满意,每天见到我,也只是呵呵地笑笑,便又埋头于他那厚厚的心理学的书籍中去。在单位就是如此,如果你不擅长营私取巧,那埋头做学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笛卡或许认清了这一点,对他目前的情况也较乐观。当然,这也不能排除他有新的想法,比如说韬光养晦,以便在职场上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这也不无可能。现在班子中,他虽排行第三,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罗宾只是一个暂时的过渡,而韦煜恒到治疗所里来,也只是为了到基层再锻炼,说不定哪天就高升了,那到时候由笛卡掌握整个治疗所的实权也实属意料之中。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即便是再铁的关系,也难免会有翻脸的时候。但我与笛卡不会,最起码我相信自己不会。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欧业伦就是条“不叫的狗”,别看他平时不哼不哈言语少,见到谁都是满脸的微笑,典型的一个老好人形象,但他随时都会咬你一口,只要你稍微没有防备。笛卡曾多次在我耳边这样提醒我,我都以为我与他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他不会针对我而不以为然,直到周海向我袒露了他妹妹周若暄的事情,我才真正地认清了这只披着人皮的白眼狼。

    只是,我没有想到,因为我向韦煜恒成功地申请了把周若暄调过来帮我,欧业伦就把阴谋的矛头指向了我。

    按照周海的意见,项目推广不能再采用之前义诊的方式,那种方法用过一次,如果再用到别的企业,很容易让人反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论坛的方式,举办一次企业EAP的高峰论坛,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参与论坛,主要研讨EAP对企业的作用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至于西江的企业高管,他可以出面邀请。由他出面,别人自然会给他一些面子,此次高峰论坛也就成功了三分之一。我所需要负责的是,准备相关的论坛资料以及与会专家学者的邀请。

    企业EAP服务在国内的运作还不多,这方面的专家更是少之又少,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本次论坛的质量。我们可以邀请国内心理学的权威人士来解读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只要稍加延伸,便会很自然地进入EAP的范围之内。再说了,所有的论坛都有一个共同的潜规则,那就是所谓的专家会根据主办方出钱的多少,而决定与论坛主题相关的内容。用周海的话说,只要各方面都打点到位了,这次EAP的高峰论坛一定会成功举办,并且能将西江市心理咨询机构的企业EAP服务中心一炮打响。

    周海的话让我有些汗颜,我没有想到,专家在这个商业社会,已经成为或正在沦落为名副其实的“专门做假”的地步。曾有一段时间,我把成为一名心理学界的权威专家定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而现在,周海的一番话让我对未来有些绝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