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谁背黑锅 2-第2/2页





    “我们想听到运河市委、市政府对‘污染门’事件的初步处理意见。”副厅长步步紧逼。

    刘万里想了想,也说出了与唐家茂类似的责任追究。

    但刚说到环保部门的责任时,副厅长冲他摆手,同时递上雪梅的批示件。

    刘万里扫了一眼,又还给了副厅长。

    副厅长说:“运河市不能让环保局背这黑锅,政府也有责任。”

    刘万里轻描淡写地说:“哦,丁雪梅这个批示是我安排的。”

    “哦?”副厅长正襟危坐起来。

    刘万里和唐家茂、丁雪梅差不多,全拿招商引资出来说事:“你没到地方工作你不知道,在地方想做点事情真是太难了,想发展经济,没有超常规的举措,根本推进不了。运河市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靠的是什么?就是打造政策洼地,形成洼地效应。产业转移有它的客观规律,但天上不会掉馅饼,运河市干部群众坚持三个‘一切为了’:一切为了客商,为了一切客商,为了客商一切。客商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职责。丁雪梅同志在为客商项目服务上开始还比较保守,我严厉批评了她几次,她才放开手脚大胆服务客商。因此,要追究丁雪梅的责任,我首先承担领导责任。”

    副厅长无话可说,只好半开玩笑半威胁地说:“我们形成调查报告时只能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了。”

    “我们尽快研究一个处理意见,会专题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一次的。”刘万里绵里藏针,更显一方诸侯的作派。

    副厅长还说什么呢?省直机关早有人传说刘万里要提拔到省里工作了,说不定马上就成为环保厅的顶头上司,甚至攥着副厅长的乌纱帽。但副厅长明显嗅出运河市两个党政一把手的分歧了,面对丁雪梅的批示,唐家茂要严肃追究,刘万里却大包大揽说是自己安排的。此地不可久留,吃完晚饭副厅长就赶回省城。

    “污染门”的黑锅究竟谁背?

    刘万里在给雪梅的电话里透露了调查组掌握到了她的批示件,弄得雪梅一时紧张得不得了。刘万里安慰她:“相信市委会保护好干部的。”

    但雪梅的心还是悬着。她清楚地记得,那份批示是批给姐姐的,在化工厂现场没查到那份批示,就差给姐姐交代一下,千万别把批示拿出来给调查组,怎么转眼批示就落到调查组手里了呢?肯定是姐姐落井下石的。想想姐姐三番五次与自己过不去,雪梅的心掉进冰窟窿里似的。这究竟是为什么?雪梅想不通。

    当晚,刘万里召开一次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对“污染门”事件的处理情况。会上,刘万里提出主导意见,一是对污染企业责令停产整顿,严格处罚,二是把环保局长丁雪荣调离环保局,三是在全市开展一次治理污染大检查,以此为鉴,下不为例。

    唐家茂提出,对批示给予该项目环评的丁雪梅也应做出相应的处分,不然,三条处理意见等于没说。丁雪荣调离环保局在“污染门”之前常委会就决定了的,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环保局就可以下达。意见出现分歧,处理决定暂时搁浅。

    谁会背起“污染门”这口黑锅?网民们拭目以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