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古怪



    冬日里,昼长夜短。

    眼看天色暗了下来,寒风呼啸更甚。

    李长升道:“这附近没有道观给咱们借宿,就去前面那个村子借宿一晚,明日再继续赶路吧。”

    陆放点点头,便跟着李长升进了村子。

    这个村子不大,约莫百十户人家,周围不见其他有人烟的地方,算是个哪都不挨着的孤村。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色只剩最后一小片微光,将黑未黑。

    村里人大概都回家吃饭或是日落而息了,狭小的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

    二人趁着天还没黑,敲开了两户人家的门,询问可否给提供一个能避风雪的地方借宿一宿。

    两户人都显得比较排外,婉拒了二人。

    待到第三户人家,也是极不情愿。

    李长升见状赶紧补充道“不进屋,有牛棚也可以的。”

    老汉被李长升这样说的有些不好意思,抱歉道:“道长莫怪,咱家连个牛棚都没有。”

    一位眯缝眼道士,一位是盲眼少年,若心中不信奉三清,还真不敢让这两人进门。

    “咱们村东头,倒是有一处土地庙,地方不大挡风避雨也够了,您二位要是没什么忌讳......”

    李长升闻言大喜,便谢过老汉,领着陆放去寻那土地庙去了。

    有了落地的地方,二人也不像先前那样着急。

    陆放嘀咕道:“今日才初几?这村里怎就一点热闹年味儿也不见了。”

    “咱们沿路过来,最近的村子离这儿也得有三四十里地,估计是隔得太远走亲戚的少了些。”李长升自幼上山对过陆放所说的年味儿并不是很在意。

    “道长您看,这家连对联和福字都不曾贴呢。”话说到这里,陆放便观察的格外细心。

    “还有这家也是,在我们那里没出正月是不能摘的。”

    “有些地方,家里在上一年出了丧事,照习俗是不能张贴对联这等喜庆物的。”李长升毕竟见多识广,“还有些地方,便会把红纸对联改换成淡紫色或淡蓝色的纸。”

    “难道是我观炁出了问题?我观到的怎么家家户户都没有对联?”陆放本就心细,如今虽然眼盲,却因祸得福修成了类似于天心通的观炁术,观远处可能不及常人,但在观的范围内却要比用眼睛看更细节一些。

    经陆放这么一说,李长升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回想一路走来,这村里竟没有一家的大门上贴了对联,难不成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过世?

    二人疑惑的功夫,便看到了前方村子边缘,低矮的土地庙孤独的伫立在那里。

    这土地庙确实不大,仅一间房的大小里摆了两张黑漆长条桌,正中央摆放着一尊高十尺左右的土地神像。

    桌上碟碗空空,没有什么贡品,桌前的地上有一供奉上香用的大香炉,看起来也很长时间无人上香,门口的旗杆上本应有的幡旗也不知被风刮去了哪里。

    李长升入门之后先是敬上随身携带的三柱清香。

    随后,两人在铺满灰尘的庙里收拾了一处干净的角落席地而坐,李长升将携带的干粮分给了陆放。

    道人们平日里修炼时经常会选择辟谷,但出门在外办事还是极其消耗体力的,因此下山远行之前都会带一些准备好的干粮。

    吃过干粮,二人都没有再多说其他,一同打坐入定,冥想吐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