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羊群效应-第2/3页



        朱标点了点头,笑道:“正是如此,杨卿说人们经常受到有影响力的人影响,从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就是咱们平日里所说的随大流。”

        “竟然能够从日常的这种小事中总结出如此深刻的道理,杨国公真是有经世之才。”杨思义由衷佩服道。

        朱标跟着说道:“谁说不是呢。”

        “就拿这个报纸来说,杨卿同样开创了历史先河,之前历朝历代这么多英杰都没能想到这点。”

        “以往历朝历代,包括本朝在内只有给各地官员看的朝廷邸报。没人注意到,朝廷需要一张自己的喉舌,一张能够直接向全天下百姓发声的喉舌。”

        这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之前杨宪发明的报纸,那么今日宣传工作就不可能那么顺利开展。

                难道全靠全城一两张的告示吗?

        按照杨宪之前的建议,朝廷同样单独成立了一个报社,用来专门编辑各种报纸。

        当然如今只有朝廷内部邸报以及给所有大明百姓看的大明日报两种。

        很快一张张报纸从报社的印刷厂出来,然后送往京城,送往全国各个角落。

        接下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大明日报的头版头内容都是有关大明银行的各种介绍,以及围绕大明日报展开的各种新闻。

        比如今天京城某某富商,存了多少钱到大明银行。

        明天某某官员又把多少钱存入大明银行。

        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轰炸,要的就是让全国百姓都知道大明银行有多么多么好,有多么多么安全放心。

        京城的百姓们看到高官富商们,都把钱存入大明银行,顿时也放心下来。

        一个个纷纷将钱存入大明银行里。

        大明银行业为了回馈这些普通百姓,也顺势搞了一个存钱送粮油米面的活动,多存多送。

        百姓们见此就更加踊跃了。

        少的三五两,多的几十两、上百两,也有一些大户直接存上千两的。

        毕竟是京城的百姓,首善之地。

        一个个条件不会差到哪里去,再加上人数这么多,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朱标预估起码会有五十万两白银。

        半月后。

        该存钱的人,差不多也都已经存了。

        杨思义亲自到东宫向朱标,汇报好消息:“太子殿下!”

        “大明银行成立半月时间,一共收到存款655万两白银!”

        杨思义神情激动道:“其中京城富商一共贡献了其中580万两,这些都是大额存款。其余以百姓们为主的小额存款一共75万两白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