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畜力轨道公共运输系统-第2/3页



        轮胎不用想了,明朝没有橡胶,即便同时代美洲大陆,有橡胶树,可直接从系统将橡胶兑换出来。

        可从天然橡胶变成最后的轮胎,需要经过复杂的密炼。

        那么暂时把轮胎放到一旁,直接用车轮,也不是不行。

        用的材料也是木头。

        这样一来整体由木头构造的自行车总算完成了,有沥青公路的前提,避震差点也能接受。

        接下来才是难点所在。

        车链条。

                这个就有点太难为古人了,古代没有冲压机,只能人力锻打加工,再厉害的铁匠,估计也不能敲出几百个同样的小钢片啊。

        即便是工匠一截一截打金银首饰一样,把链条做出来,也容易折。

        链条也不算彻底无解,可以改成轮绳传动。

        轮绳传动一样没问题,只要弹力绷紧点儿。

        古代没有胶皮,可以用牛筋代替。

        只有最后一个难题,那就是轴承。

        这个以目前来说,基本无解,别看这小玩意儿远离简单,用铁珠滚动的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省力。

        做起来好像也很简单的样子,大铁圈套小铁圈,中间再来一圈钢珠。

        可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轴承对加工要求超级高,洋务运动之后,我国才搞得出来。

        要知道那个时候,北洋水师已经可以造军舰了。

        当然了,有系统在,这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

        杨宪甚至可以直接从系统兑换一辆自行车出来,只是所需要的功绩点多少问题而已,可无法量产,无法推广,这一切都没有意义。

        由自行车轮胎,想到了橡胶树。

        在杨宪看来,倒是可以从系统兑换一些橡胶树种子种植。

        连自行车都不符合条件,还有什么适合呢,难道直接造火车啊。

        杨宪自嘲地笑了笑。

        笑着笑着,笑容忽然凝固了下来。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啊。

        提起火车,那就不得不提一个梗了。

        那就是清末“马拉火车”的奇观笑料,说是铁路修好了,可清朝的顽固派称“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

        于是,中国铁路史上最可笑的一幕发生了:在标准化的铁轨上,几匹骡马拉着笨重的火车头和一车一车的煤炭,往来于唐山和胥各庄之间。

        这一幕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也有表现,就是开头那段“带着老婆坐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桥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