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安 2
“说得好!无限风光在险峰,A股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难。为什么要到华山论剑,那是因为华山险啊。远通人就得有点英雄气概。再说,我们也不是放弃H股了。成功登陆A股后,我们还会杀到香港去的。”华震天昂着脖子,一脸凛然。
这样一来,谁还好再提问呢?即便是几位创业元老、独立董事,也开始缩头缩脑,神情恍惚,似乎魂魄已被教父收去,只留躯壳于茫茫烟雾中。那些被招回朝的封疆大吏们,则个个表情僵硬,像是被使了定身法。而他们的内心,却犹如K线图起落跌宕。
吴涵秋真希望华震天能将那个敏感的话题放开,形成小范围的讨论,哪怕是泛起浅浅涟漪也好。但这个会议,终究是沉闷地结束了。高管们静静地散去,只剩他一人枯坐在那里。
老实说,他有些失落。他自问并不是一个私欲太重的人,并不想封侯晋爵,只想得到应得的那部分。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信誓旦旦的老板是靠不住的。不过,也许华震天是大丈夫、真豪杰,懂得散财聚人的道理。
想到这,他轻轻吐了口气。已走出门外的华震天,突然扭过身来,冲他一笑道:“涵秋,你是好样的!”
会议由副总裁白楠主持。她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看得出,她是精心设计了形象的。只见她身着浅灰色宽袖大衣,大衣里面是一件贴身的蓝色针织打底衫,映衬出迷人的身段。在外套的领子处,别着一个“施华洛世奇”的天鹅样胸针。
眼看就要过年了,副市长陈建功却没有喜气洋洋的感觉。相反,他感到有些烦。
一是张震案越挖越深,城建口好几个官员都被牵进去了。他作为直接领导,脸上无光;二是段小若又找上门了,这回是上市指标的事儿,非同小可。副秘书长陆海峰也在耳边鼓吹,说什么龙天如果都上不了市,咱们市就太没面子了。那口气,好像龙天上市是个天大的面子工程。
很长一段时间,陈建功都坚持一个观点:政府官员尽量少去充当企业上市的说客。但事实上,在内地,政府是企业上市的重要推手,很多上市公司背后都有着政府的影子。H市没有太多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房地产业占到GDP的30%以上,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然而,近2000家房企中,竟没有一家上市公司。龙天作为H市的标杆企业,一个本土培养起来的全国性品牌,能否上市对H市的确意义重大。
“哪个分管副市长不弄两个企业上市?这不是政绩,是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大事啊。”陆海峰的话算是一语中的的。陈建功不得不考虑一下现实问题,毕竟他到H市来,就是为了出成绩的。
况且,龙天是够格的。一大堆上市公司中,胚子有龙天好的没几个。
他答应到龙天集团做一次调研。
为此,段小若专门召开了紧急动员会,要求上市小组把这次调研当做一次路演来对待,要假设陈市长就是证监会和投资者的代言人。若不能让陈市长眼前一亮,则说明工作还做得不够,必须推倒重来。
有了这样的圣谕,以李啸为核心的攻坚队就开始了火热的“闪亮行动”。他们夜以继日,通宵达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双陈市长的眼睛,他们必须用无限的激情去点亮。
仅仅一周时间,他们就炮制出了一套激动人心的汇报方案。从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和房地产融资瓶颈到H市房地产业的艰难蜕变,从龙天上市的可行性、必要性到行业示范意义,从龙天的管理架构、业务板块、业绩增长、战略规划到完整的上市方案一帮人著作等身,光PPT就是三百多页,各种报表、材料更是夸张地堆成连绵起伏的小山,形象地表达了上市之艰难。主讲人李啸还狠狠练了几天演讲,力求在平静中煽情,接连几次都把自己搞得热泪盈眶,有一次还伏案痛哭起来。
段小若亲眼看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汇报预演,揉着鼻子半天说不出话来,克制良久才哽咽地说:“调子降一降,降一降,把陈市长弄哭了,不太好。”
然而,调研当天,陈建功还是有点情不能已——现场实在太感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