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来自三娃的折磨-第4/6页
    
        若有学生受此启发,他再拧出来私下教育!
        “这是你的居住证,这张是廉租房号,三区三排六号,等建成时会有人通知你,回头拿这张房号到我这里再做登记就能入住了。”
        李勿一连给二十人做完登记,一口水也没能喝,又继续招呼:“下一位。”
        排队的人立刻上前,递上考证。
        考证也是普通的纸张,很容易伪造,不过伪造也没用,你还得回去工作,是长工短工老板会不知道?
        长工薪资也是要比短工高啊,老板自然希望所有工人都是短工。
        问题这很不现实。
        压着短工不给人考,人换厂子去,河口现在有的是岗位。
        何况成为长工才有晋升技工的机会。
        作坊没技工,在河口咋生存?
        考核看似麻烦,实则只是针对眼下没技术的人,有技术的,哪怕是个泥瓦匠,到了莫广柱那里今天就是长工,明天就成技工了。
        不过莫广柱的要求不低,不是能盖房就行,村里的房子和县里的能比吗?
        最起码拥有能盖孙庄那样大宅院的技术,才能在他手下当技工。
        至于高级技工,目前河口就两位,一是他莫广柱,二为李瓦匠。
        老皮匠为此还闹,要李勿也给他发一个高级技工的证明。
        李勿自然不答应,并给了他一个难题,就是解决传动带的耐用问题,从原来的一个月换一根,到三个月换一根。
        这不是为难老皮匠吗,化学还没搞出来,怎么开发材料学?没有材料研究怎么做好传动带?
        时至五月。
        廉租房仍是供不应求,缺口极大,莫杵榆虽然不催,但大管事那边可没少叮嘱。
        廉租房是便宜,可利润比起直接种地高太多了,头两个区域的租金已经收上来,经过庄里账房几位先生的统计,足有三倍之多,一年半就能收回成本,之后就是长期的纯利了。
        把河口改成这样,大管事压力也大啊!
        怀表是赚钱,但大头又不是在他这,而是孙家大房。
        他出售价依然是二十贯,大房卖上百贯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不是没考虑私造一部分到黑市流通,毕竟发条技术他已经拿到,制造多少都没问题,只是太冒险,济州市场并不大,主要是京师,由京师发散全国乃至国外,在京师搞这些小动作瞒不住大房。
        而河口大部分投资都是他在扛,并动用了不少庄里的钱。
        眼下廉租房看似一本万利,但其实有个隐患!
        大管事不懂经济,但他清楚河口要运转,光靠目前的产业是撑不住的,很多东西别人也能造,做工如何且不说,只要便宜就有市场,买了便宜的人还会来卖河口的昂贵商品吗,这还没算上运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