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来自三娃的折磨-第2/6页
现在大伯一家已经搬来作坊,日以继日的打造家具。
连莫老头都来帮忙,毕竟订单太多,大伯一家根本忙不过来。
每一户入住,家具、锅碗、被褥都需要一套,自己带来也不是不行,但极少人带。
回去一趟搬家,近的还好,一天搞定,远的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
而一天工钱平均四十文,快则半月,慢则一月基本就能备齐一套了。
因此大伯、贾亥和染织作坊是内销中挣得最多的。
再就是杨仝了。
最早奔河口的居民是一月末和二月初这一批,四个月下来,他们不仅住进了廉租房,简单的生活用品买齐了,一有余钱就上缝纫机。
河口大体还是粗活居多,来这里的也是汉子多过女子。
罗婶这类是极少数的。
而稳定下来的汉子,把妻儿接来后,基本就在廉租房里照顾孩子,闲暇时就缝缝补补,知道这里有缝纫机后是眼馋得不行。
目前稳定的已有上百户,靠他们,杨仝卖了六十台缝纫机。
手工业,莫杵榆不是没考虑,但受环境影响,女人来作坊干活,除了自家开的谁放心啊?
不是一句河口安保好就能解决的。
其实河口安保也好不到哪去!
主要是靠自觉。
宋教头只是督促每日例行操练,除此之外啥也不干。
莫杵榆也没时间管,他们不懈怠就行,肯练,日后都能派上用场。
李勿每日在村政所里埋头书写,办公桌前则大排长龙,都是外地的打工人。
这时候春耕早已结束,很多人就慕名而来,原想干个两三个月,等收成时回去,不曾想,来了就舍不得走了!
短工是不需要登记的,由他们工作单位安排,出了事也是单位负责。
比如盗窃!
人命案目前还没有发生,小偷小摸也极少发生,发现被抓住的一律交给宋教头的人遣送回乡,确定身份记录黑名单,未来概不录用,包括他们的家人。
对此陆老师正准备一套考核标准。
考核不单是品行,还有技能。
目前分为短工、长工、技工、高级技工等。
短工是连廉租房都没有资格住的,只能住简陋的棚子。
干的都是粗活,如挖渠,码头搬运。
成为长工才可以进入作坊或建筑队。
而长工晋升技工,就是内部考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