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人道选择



        宋教头得知事情不简单后,也不急于到县里告知夫人,而是继续请教榆哥。

        莫杵榆就带他回到小店,来到三楼茶室商议。

        莫杵榆拿来纸笔,一边询问案情细节一边记录,待问不出什么后,他却继续刨坑问底:“听说县老爷是孙家女婿,不知跟哪一房近?”

        “三房。”宋教头说罢,又解释一句:“现在主管大宅事宜的孙三郎,就是县老爷的老丈人。”

        莫杵榆又问:“他管财物?”

        宋教头摇头道:“财物老祖母管,府中需要用钱的地方都需要她老人家点头。”

        “大管事几房的?”莫杵榆又问。

        “二房。”

        “二房与三房关系如何?”

        宋教头琢磨片刻,摇头道:“不好说,大房从文,二房从武,三房管府中事物,四房管孙家各地的铺子,二房的大老爷在南疆,已有四年未归,而之前在西北又待了五年,再往前则在云州,可以说二三十年大老爷一直东征西讨,这交情不好论啊!”

        如此说来,即便二三房交情再好,那也是儿时的了。

        宋教头又问:“榆哥是觉得,三房从中搞鬼?”

        “不好说。”莫杵榆摇头道:“除非确定三房很缺钱。”

        “不应该。”宋教头摇头道:“虽说财物是老祖母管,但府中每日进出极大,此中回扣非我等能设想,任凭三房老爷怎么花也花不完啊!”

        “赌呢?”莫杵榆问。

        “这个,没听说三房老爷有这癖好,倒是喜欢去那烟花巷柳之地。”

        “不能单从他一个看待,他应该有不少儿女,出几个败家子并非没可能,要想解救大管事,这些人都盯好了,确定没问题才好走县老爷这条线,不然会很麻烦!”

        “为何要做到这地步?”宋教头觉得这样干了,很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不是非要查个水落石出,而是震慑,让人知道你们在查就可以了,另外,假设跟三房有关也没关系,表面工夫他们也得配合,否则于理不合,你回头就向夫人提议,让县老爷收集目击者的证词,必须要做到事无巨细,死者是怎么靠近大管事的,双方当时是什么姿势,之后又是怎么夺刀刺死的,用的是哪只手,另外死者尸体要保存好,不可烧毁,如果证词与尸体上的伤口不对等,大管事就能无罪释放了。”

        “不对等!”宋教头有些不理解。

        “左手刺和右手刺的伤口不一样,还有角度和握刀方式的问题,这个找两个人来示范就能明朗了,哦,示范者可以自刺,这个造成的伤口也不同,另……”

        莫杵榆犹豫片刻,还是说道:“准备钱,喂饱死者家属!”

        “诶,我这就去办。”

        宋教头走后,时近午时,小店还是没什么客人,只有几个工具人在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